【www.xtoonpix.com--热门资讯】

  马皓文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狱,让他遗憾地错过了儿子七年的成长时光。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满满的爱给予儿子马飞自由成长的空间,教会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热门电影《银河补习班》观后感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我国著名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里面,小头爸爸的职业是桥梁工程师,造桥专家。时隔多年以后,邓超在自导自演的电影《银河补习班》中沿用了这一人设。桥梁工程师马皓文担当火炬手时,献给儿子两个礼物,一个是用足球绘制的地球仪,一个是自己设计的东海大桥。然而,由于建造过程中施工方没有按照马工的设计图纸施工,大桥当场塌了,马工的高光时刻一瞬间转为至暗时刻,爸爸和儿子的生活从此出现了重大改变。

  马工因桥塌事故入狱,儿子也跟着妈妈改嫁,入了寄宿学校。马工一个人独自扛了所有的事情。他自己相信,也让观众坚信他是无辜的。但马工这个人精气神很高,他设计的桥塌了,但心中那座桥却没有塌。

  出狱后,马工看到儿子因为家长忙着挣钱疏于管教,加上妈妈奉行打ya讽刺型教育,使得小马同学自卑叛逆,学业一塌糊涂,面临退学,危难之际,马工决心改造、提升儿子。马工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一方面他相信自己的儿子基因好,智商没有问题,另一方面他有一整套的教育孩子的思维、方法,坚信通过自己的教导和“补习”,小马一定会成为栋梁之才。

  于是,马工当着教导主任的面立下誓言,自己带着孩子回家补习,一年后进入全年级前十,否则就让小马退学。所有人包括小马都觉得此事毫无可能。马工告诉小马,我也觉得不可能,只是让你快乐学习,摆脱应试教育而已。

  这句话是题眼。银河补习班,补习的不是应试功课,而是要教会小马理解真善美,善于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达到学以致用。就像电影中那句话说的:人生就像一把箭,梦想就是箭靶子,找不到箭靶子每天练习拉弓有什么用。

  因此,接下来的故事剧情就围绕着马工怎样指导激励小马不断进步,学业上有,更重要的是让小马重拾信心,慢慢开始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找到自己想当航天员的兴趣爱好。

  但故事到这里就开始跑偏了,你说马工不顾考试临近,要带着小马去看航展是为了帮他找到兴趣爱好,两人回程中遭遇洪水,小马危急时刻活学活用知识艰难逃生是为了说明对小马的教育起到了作用,但回来赶上考试并且因为作文改分成绩达到全年级前十,那就实属作弊开挂了。

  前面的剧情里并没有说明小马成绩突飞猛进,而且后来还没有好好复习,凭啥一下子就考到年级前十。假如小马学习文化课很有心得,那应该给个镜头说小马成绩稳步提升,起码在最后一次考试前已经到年期前一百名了,剧情交代不够,一步登天,主角光环不要太明显。

  再者,马工的初心是让小马找到梦想的箭靶子,他的补习班不是天天刷题,而是帮助小马提升素质教育,马工最开始也说着没打算让小马冲进前十,那么最后又拿前十名说话,岂不是又掉到应试教育的窠臼中了吗。

  你可以说是因为小马掌握了主动学习的能力,重拾自信,再加上基因好,就能冲到年纪前十,那这样对得起天天埋头学习,资质优良,基因并不比小马差的同学吗?感情马工是个超级英雄或者小马是文曲星转世,神通就是广大吗?

  正当我们还在质疑这个不合理的时候,故事推波助澜,小马水平已经达到全省状元的水平,但他因为志愿当航天员,拒绝了教导主任让他报考清华北大的请求。这让我不禁张大了嘴巴,小马啥时候又超神,一下子成全省状元了,主角光环真这么厉害吗?再者,小马只是想当个航天员,参加飞行员招考,难道不是全省状元的水平就不够资格吗?难道一定要用成绩来打教导主任的脸,而不是用小马健全的人格、体格和综合素质去回应质疑吗?

  用应试教育成绩去抨击应试教育,是在说明小马不落俗套还是超乎其外,还是变相说明,假如小马成绩没有好到全年级前十,没有达到理科状元的水平,就不够资格去回应教导主任的应试教育偏见,要是这样,马工的素质教育还是中看不中用,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带着这些疑惑看到最后,发现导演还有另一条故事线,那就是马工一直为塌桥事情奔走,不断申诉,力争清白。这条故事线不需要着墨太多,但要草蛇灰线般地穿插其中,表示榜样的力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马工对小马的人生影响巨大,一手培养了孩子,是小马的绝佳榜样。所谓培养,不仅仅指的是他照顾,关爱小马,更重要的是他教导小马说的话,他自己的处事原则,他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对马工来说,他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坚持原则,晓义明理,正直兼爱,不贪图个人享受。马工建造的那座桥塌了,但他心里的那座正义和智慧之桥依然屹立。因为他坚信自己能够证明清白,恢复名誉,坚信自己能带好小马,让小马也成为优秀的人。

  可是,剧中对于马工主动激发、鼓励小马表现的比较好,但搜寻证据,苦求翻案的着笔不够,榜样力量的塑造不够。虽然有马工研究问题,整理材料,坚持申诉的描写,但对于他知道真相的过程有点儿戏。马工在隔壁饭桌吃饭,因为当事人吐槽说漏嘴,而且门没有管好恰好被马工听到,然后马工xie愤般去把坏人打了一顿。这个情节看着解恨,却没有抓到关键证据,也让马工的坚守和用专业实力证明自己打了折扣。

  然后这事上了新闻,被小马领导看到,小马领导很有我们特色,告诉小马不要让马工闹了,否则会影响到小马上天。这一幕很现实,在上层眼里,底层人民在意的荣誉,苦苦追求的真相,不过是个闹,真相不重要,闹起来就不好,必须息事宁人,还要让当事人主动平息。

  小马沾染了太多的体制气息,他向马工抱怨,差不多得了,没人在意你的事,翻了案又能怎么样。马工突然眼神黯淡下来,他毕生精力给小马造了一座桥,一座正义和诚信之桥,没想到此刻发现那座桥轰然坍塌,他的教育理念是失败的,敌不过现实主义和利益纠纷。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那也能自圆其说,银河补习班成效不佳,倒闭了,理想敌不过现实。但是导演不这么认为,导演是要表现伟大父爱,伟大的父爱不仅在于对儿子先进教育理念的塑造,而且还要无条件支持儿子,不忘关怀天上的儿子。

  伟大父爱的另一面就是这份爱感化提升了儿子,让儿子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儿子。这个儿子会犯错,但在千钧一发之时,伟大的儿子再次活学活用,胆大心细,不怕牺牲,修好了飞船,载誉归来。

  再一次,父亲很不自然的与儿子拥抱在一起,取得和解。皆大欢喜之际,马工的案子也被翻了,恢复荣誉。大概是伟大儿子影响力巨大,检查组快速破案,定要把伟大儿子的英雄父亲Flag立起来。儿子发挥好,老爸教育好。

  因为皆大欢喜和电影时长问题,马工和小马也来不及探讨心中的桥了。我倒在想,如果把马工和教导主任针对作文得分据理力争、教导主任苛刻导致儿子逼疯那段拿掉,多点笔墨给父子二人说说心中的桥也很好。

  故事开头是现实中的桥塌了,马工心里的桥没有塌,而且还在培养小马在心中搭起桥梁,结尾前马工觉得翻案无望,儿子思想鄙薄,两座桥都差不多得塌掉。仓促间,伴随着儿子事业的成功,好像小马心中的桥突然就补好了。然后马工迅速翻案,好像马工心中的桥也突然补好了。

  不过马工和小马之间那座桥,却没有接住,或者说,没有表现到接住。桥不仅是内心的坚守,还是连接和传承。伟大父爱通过潜移默化表现,也是马工将自己的精神、思想向小马传承的过程。用一场重大胜利来直接修复到父子二人的感情,不是不可以,但要有表现过程。导演没有给剧情交代,我想不是他没想到,可能只是电影时长不允许了。

  所以,电影问题在于,有一个比较好的立意和主题,但想法却很多,既要表现父子亲情,又要表现素质教育,父与子的成长和传承,还要间接引入时代感,中间不可避免出现了很多旁白和鸡汤,有些内容繁琐无益,但部分关键细节缺失,看似味道浓郁,却没有煮熟煮化,令人食之无味。

  父爱和亲情可以打动人,但那是电影表现手法的胜利,反而电影背后的主义观太繁杂,对心中理念和价值观的冲突避重就轻,内容很多,却散乱不堪,没有形成合力,去击中观众内心,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

  最后提醒导演,银河补习班,不是意味着就能补习一切,银河包容广泛,电影时长有限,集中主线剧情,不能泛泛而谈。

  观《银河补习班》有感

  马皓文,一位了不起的建筑师。但是他引以为傲的桥在他接过火炬的时候——塌了。他无奈锒铛入狱。他告诉儿子马飞:“咱们玩个游戏,你和妈妈先回家,我乘火箭,看看咱们谁先回家。”于是,马飞每个晚上都拿手电筒向天空照射——他怕爸爸找不到家。七年了,马皓文错过了马飞的童年,但他没有错过马飞的成长。在儿子面临辍学问题时,他与主任打赌:如果马飞期末进入年级前十,让马飞继续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马飞最终进入前十名,即使过程很坎坷,即使马皓文的做法匪夷所思。请相信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让马飞完成了从学沫到学神的蜕变。马飞也遵从了内心,报考了飞行员又成为了伟大的航天员的光荣事业。

  而让我真正感动的是马皓文对马飞说的一句话:“动动你的脑子,它是不是在转。”这句话贯穿了马飞的整个人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中,马飞被困在水中的小屋中三天。马皓文也找了马飞三天,他在岸边用喇叭对他喊:“动动你的脑子。”马飞用了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几乎做不到的方式让自己得救。马飞在外太空执行任务时,火箭与地面失去了联系。马皓文听到了这个消息,晚上用手电筒照亮天际。那虔诚的神态像极了马飞当年的样子。远在外太空的马飞一定听到了父亲的心声:“动动你的脑子”。在氧气几近用尽的情况下,修好了火箭,返回了地球。

  “动动你的脑子”这句话不只是马皓文对马飞说的话,也是对所有观众说的话。在遇到麻烦时,动动你的脑子,麻烦就会迎刃而解。麻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对麻烦做出思考。动动你的脑子,花一分钟的时间思考,十分钟的时间解决。困扰了你很久的麻烦就在十一分钟内解决的。

  所以,请动动你的脑子,解决生活中不必要的麻烦吧!

  观《银河补习班》有感

  暑假,和同学们一起看了一部电影《银河补习班》,看了这部电影后,感触颇深。

  它主要讲述了马皓文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狱,让他遗憾地错过了儿子七年的成长时光。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满满的爱给予儿子马飞自由成长的空间,教会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马飞面临学业问题,尽管在学校看来儿子没有可塑之处,但马皓文从未放弃,鼓励孩子找到心中的梦想并为之努力。马皓文与校长求情,打算用一个月时间将马飞的学业提高,证明他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学渣”也是可造之材。期末考试,马飞的成绩突飞猛进,成功进入了大榜前十名,阎主任承认马飞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并给予他极高的期望。即将高考,马飞被录取,成功当上了宇航员。在他执行任务时,在太空意外落难,即将放弃的时候,想起了父亲马皓文的一句话:你可以的,你可以的,你可以的!这时,马飞突然惊醒,重拾信心,最终拯救了自己和指令长。是呀,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那每天拉弓练习还有什么意义?

  看了这部电影,我仿佛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从小到大,我们参加了许许多多的补习班,但电影中的补习班是我见过的最特别、最闪亮的补习班,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父爱补习班。在这部电影中,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父爱如山的伟大!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银河补习班》是特别适合我们观看的一部电影,就像这部电影的宣传语一样“献给父亲,送给孩子”虽然内容有点心灵鸡汤,但影片里边对如山的父爱、温暖的父子深情的诠释足以让人动容,有些桥段看完后甚至会当场飙泪。

  片中邓超饰演的马浩文有一句经典台词:“我是第一次做爸爸,我在学习做爸爸”一下就戳中了我的神经。每个人都有第一次,第一次当孩子当女儿,因为这个经历永远是全新的。《庄子·养生主》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学习的过程是无比艰辛的,而且充满了挑战。

  个人非常赞赏的是片中马皓文的观点:“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他一直鼓励儿子找到心中的箭靶子,并为之而奋斗一生。学习过程是枯燥人,而兴趣却是最好的老师。找到了“箭靶子”,才能有的放矢,这才是意义所在。

  片中有一个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解释的桥段,足以让人认识到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是同等重要的。学习在于方法,也在于对生活的感悟与体会,这对于人的一生是重要而宝贵的。片中他带着儿子去看大千世界,体会芸芸众生。过程中他并未苛求孩子一定要去学习,他更多的是希望儿子找到心中的理想之后能够主动认知并为之而奋斗。

  电影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有片头和片尾完美的呼应:儿子小时候拿起手电桶照向天空,希望爸爸不要迷路;结尾父亲拿起手电桶照向天空,希望能指引儿子回家的路。而这看似无厘头的桥段,更多的是向我们传达一种理念:人生的路要自已去摸索,然而一个好的指引明灯会让你在茫茫黑夜里找到一条更加安全,更加宽敞的路。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终于有机会去观看这部影片,之前已经看过有关新闻,还看了一篇武志红关于银河补习班的公号文章,两个孩子看了以后说很不错,建议我去看,我也有些期待,于是再次邀请他们一起去看,竟然也同意了,孩子们有时候喜欢重复看一部电影,比如印度艾米儿尔汗的好几部电影。

  发了朋友圈说,我要写观后感,好吧,被孩子知道了,刚刚在家,问我什么时候写,我确实在思考什么时候写,晚上还是明天?

  我不知道怎么去写,我的朋友圈是写:邓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一部电影往往试图去表达点什么?所以邓超想给观众传达什么呢?

  首先说,我有感动,有几处有泪点,当爸爸用喇叭喊叫救马飞的时候,还有——,邓超出狱以后,和孩子的一段学习工作生活时光,父亲身上那种始终的自信,信任,在父与子之间传递,我当时想,父母对孩子的自信,父母对自己的自信,真的会传染的,信任是会传染的,像传染病一样会传给子女,父母对子女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无论孩子成绩考试怎么样,始终相信孩子。

  眼泪终究是没有下来,说明细节和音乐,感情戏还需要细腻的处理,更长时间的渲染,用更深的深情去打动观众。

  我一直在想,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我大概觉得有两点存在,第一个是父亲和儿子的关系,父亲和儿子的情感生活。第二个是邓超借电影,表达自己曾经的童年,同时表达了一些对目前社会教育严重问题的关切,这点相关信息提示邓超自己中学是一个问题少年,和电影马飞一样差一点被开除,据传电影导演现场,邓超哭了很多次,所以邓超有自己的感情在里面,这在电影界很普遍,功成名就的演员或者导演,会拍一些私人成长历程中感受比较深的东西。

  看了电影才知道银河补习班是什么?还以为是一个补习班名称呢?原来意思是在田野游玩,在户外撒野,叫银河补习班。

  父子之间表现的感情非常理想化,从马飞幼儿园的表现来看,也缺少父母陪伴很多,不是很灵活的孩子,当时父亲应该忙在工地上,也没有陪伴儿子吧,整个小学阶段,邓超坐牢,妈妈改嫁和老公做生意,小马飞也相当缺乏父母的关爱,缺爱的孩子很正常的成为一个问题少年,打架闹事,成绩垫底,都是很普及的事情,邓超出狱,孩子咬一口,闹一次,就原谅父母的可能性很小,初中生已经到了叛逆期,现实生活中,如果之前父母缺少了陪伴,父母后悔反思了,想和孩子改变恶劣的关系,父母没有相当诚意的付出,时间和努力,通常孩子不会改变接纳父母的,人生绝对没有反悔药可以吃。

  邓超唯一的一次朝孩子发火,能不能争气一些考了好分数,能不能把成绩搞好,看什么航空展,成人在生活工作压力面前,把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是非常正常的,正在郁闷的过程中,孩子撞到了枪口上,大家想吧,有没有。我想,这是邓超父母当年说的话,邓超把这话说出来了,也说出了很多父母的心声,关心的是成绩,是考试,不是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想法和未来打算。

  邓超为自己道歉,有反思的父母是极少的,向孩子道歉,第一次做父亲,请求原谅,自己犯错了,孩子再次接纳了父亲,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就是这样,当父母自己做错事情的时候,只要父母道歉,孩子都会百分百的接纳父母,父母在孩子眼里,永远是最伟大最可敬的人,这种关系到青春期就不一定会原谅了。

  当都是已经是两个男人的时候,马飞要上天之前,父亲难得去看望他,恳请父亲不要在法律申诉自己的冤情时,邓超非常失望,说出了自己教育的失败,马飞是邓超一手培养的,但是是失败的,这里面理解其实有一定难度,航天员是需要荣誉的,家庭是需要符合社会和谐的,对于邓超而已,洗刷冤情是人生需要修的桥,是为什么这么辛苦带马飞成长起来的动力,一直在坚守做人的基本信念。父亲说,知道了,不会破坏你的好事。

  这样的儿子已经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目前所有培养精英的目标。

  邓超没有出席航天出征仪式,后来据说马飞根本没有通知,这个时候的父子关系已经进入冰谷,但是在天上的马飞在讲给同事父亲的故事,地下的父亲在用手电筒招呼儿子,终于安全到达地面的时候,父亲去接待儿子。

  而儿子在天上的历险和对生命新的感悟,说出那么一句:“我也是第一次做儿子,也不知道怎么做。”

  父亲和儿子之间恩怨又破解了,彼此再一次理解了对方了。

 

  我们发现,无论是父亲误解儿子,还是儿子误解父亲,有了冲突之后,依然能够和解,这是很理想的,特别是成人之后,对于三四十岁以上的男人,和五六十岁以上的男人,之间有矛盾之后,是及其难以再次相互理解的,人是经历的磨难历练的观念动物,对自己根深蒂固的想法是不会改变的,所以电影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情感故事相当的理想。

  所以父亲是对邓超影响最大的人,父子之间那种信任,能够原谅,犯错也能够道歉,能够反省自己,这些在中国父权,面子,尊严,地位截然不同的父子关系里面,是很稀缺的,能够交流真心话,不再冠以种种伟光正的空洞的教条式沟通,即使父与子,有了和好的想法,也极少能够主动面谈,主动请求原谅,中国的文化,家庭熏陶,非常委婉,通常用非常曲折的道路在表达自己,而对方一旦没有领悟到,立刻又变成怨恨,在中国,父子之间想要改变关系,先从父亲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像邓超那样成为一个孩子的思想引导者。

  男人是建设社会的中坚力量,如今社会家庭生活父亲的缺席,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最大障碍,男人身上的那种自信,力量,信任给的力量,勇气,没有很好的影响到子女,特别儿子的情感需要,电影中教育是一条主线,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网上评论出现两极化,有人赞成这种引导启发式教育,有人特别反对,认为没有大量练习和考试,根本没有好成绩,电影只是戏剧效果而已,完全脱离现实。

  电影是有自己明确的观点的,就是反对应试教育,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教育,始终认为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不能把所有的成长机会全部用来应付考试的学习,这样的人已经垮了,最后出现的疯子就是一个比喻,只会考试的刚刚长大的人,人生道路上经不起什么考验。

  由于众所周知的审查问题,在中国表现负面内容是很难搬上屏幕的,而且即使搬上去了,表达也需要很多思考,因此需要我们观众很大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和鉴别能力,电影有很多正能量的镜头,符合电影主旋律的镜头,所有的镜头我们都不能浪费思考的。

  宇航员代表一个人需要有梦想,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启发一个拥有追求梦想的人,一个学生有了自己的梦想,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属于公开表演的镜头,在熟悉的镜头下面,我们看见了一点点人性,每每我们在谈及家人,谈及个人,谈及妻子和孩子,这是我们真实的人性部分,无论我们做多么伟大的事情,我们第一个真正想到的,关心的,让我们幸福的,是我们的家人感受。所以全程属于公开采访和大场面的镜头,我们没有看见感谢领导,感谢国家的言语。我们看见,没有个体的幸福,根本就没有集体的幸福,电影后期邓超说马飞是他教育的失败,就是因为马飞这个时候只有集体荣誉,而失去个人,牺牲个人,牺牲家庭,为了那些伟光正,这是历来鼓吹的方向。

  电影演员当超过三句话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时,我们发现,这些人不是自己在说话,而是代表着一群人,这种语言的表现非常明显,电影在借这些人的口在诉说社会教育的问题。

  年轻的女班主任,教导主任,母亲,后爸,老校长,邓超,每个人都代表一个社会上的群体,很多镜头也代表社会的镜头,也有真实的事件镜头,比如亚运会,比如抗洪,校园欺凌,高三学生的撕毁书本。

  我自己对教育有很多思考,并且由于孩子在小学的教育问题,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我也自己认为,这是一条让自己可以幸福的方向,所以,我在这里,也要感谢我的女儿,电影中所表达的种种教育镜头,体现出的思想,邓超在一段长时间和孩子陪伴生活,学习,工作的镜头,言论,我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这些东西,我已经实践体验了三四年。

  教育,是一条电影的主线,我在这里不想谈论太多教育的内容,邓超减少孩子的作业量,我已经做过,我分析作业的量,过多,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量足够,同样类型的题目,现在学校布置的作业重复的太多,一门功课多达两本到三本练习册,我们当年学习只是老师每天布置一些题目,没有练习册,也能够掌握知识,一部分是老师认为多多益善,现在社会的黑暗教辅材料背后有利益的勾当,而且这不是学校的事情,很上面的事情,任何领域,都有很多有背景的人在参与。

  孩子是非常辛苦的,每每看见孩子做作业到很晚,我都很难过,大好的童年时光,睡眠缺乏,户外活动缺乏,生在这里,我只能和孩子好好商量,怎么让自己更加健康成长,难,真的很难,因为环境会塑造人,不一定父母能够影响。

  邓超谈到作文,需要户外生活体验,社会活动和独立思考,需要写自己真情实感的东西,我和自己的孩子说过同样的话,她说拿高分的孩子都是有漂亮有文采的作文。我说,你不要管,你写你自己的。

  普通家长掌握教育的真谛是很困难的,这需要学习,需要阅读,需要和专家交流,而我们作为家长有自己繁重的工作,和自己的负担,很难抽出时间去了解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怎么去引导孩子。

  我想,电影表达的一个主题非常好,而这正是孩子最需要的,我觉得,父母尽量还是都能够做到的,就是陪伴,孩子的放学放假时间,正是陪伴到大自然活动,旅游,参观博物馆,体育活动,阅读,这些都是家长自身也是需要的,而这是核心,情感满足的孩子,情绪特别稳定,大脑思维层才能够处在愉悦的学习状态,关心是经常讨论下生活,学习感受,这就足够了,不需要父母评论,评判,孩子需要的是真正的关心,而不是满足父母对待成绩的期待,心理学上每个学生都有上进的需求,努力学习的需求,追求优越的需求,在当下的时刻,孩子们其实都已经非常尽力的学习,已经是非常努力的,包括考不及格的孩子,何况很多孩子八九十能够考的,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而不是教育科学文化学习,教育人格当然是应该的,如果是想教育学校的知识学习,那么就要花时间去研究这门学问,否则,真不要跟着社会的人云亦云,不停的要求孩子。

  所以,无论是迎合支持学校教育模式的,还是批评应试教育的,用真心陪伴孩子成长,让出父母自己的人生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活动,沟通真正的学习和生活感受,想法,这些适合每一个不同类型的家长。

  教育问题就谈这么多吧,这是一个可以谈三天三夜的话题,关于教育,我再表达最后一个观点,除非在升学考试,比如初三或者高三,其他的学习阶段,有50%的时间和脑力,花在学习上面已经非常足够的,并不需要太多重复练习,人的大脑非常发达,对于学习课本这点知识,本身真不是什么问题,剩下50%时间和脑力(没有科学考证),还有全面的人的生活,属于家庭,属于自己个人,属于社交等等,而这些活动往往会反哺到学习上面,促进学习的卓越表现,100%学习的学生往往是非常不健康的,无论从思想,到性格,还是掌握的知识,生活能力还是社会能力,等等。

  最后谈一点电影的不成熟,据说邓超刚刚转型导演,说教观众和透过人物表达社会教育观点,太过严重,还远远没有做到个人演员在表述他自己,真情投入还不够,不是在演绎故事,火候还是很欠缺。

  不过,能够在我们这里,拍这么一部电影,已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表现,祝愿邓超有更好的电影出品。


相关文章:

1.2019热门电影《银河补习班》影评以及观后感【5篇】

2.2019观看《银河补习班》观后感5篇

3.2019年《银河补习班》的影评观后感范文5篇

4.热门电影《银河补习班》的影评观后感范文5篇

5.2019《银河补习班》影评观后感心得精选

本文来源:http://www.xtoonpix.com/content/67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