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toonpix.com--英语阅读】

  挺直腰杆,把所有的思想都放在学习上,谁还会在意冷言冷语所带来的伤。擦干泪水,展望前方,谁还会对现实的挑战书感到害怕。摩拳擦掌,奋勇向上,谁会畏惧于困难的阻挡。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你认真做过的每件小事,将来都会为你亮一盏灯

  蔡康永说:你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或许你喜欢的人不一定喜欢游泳,你喜欢的工作可能也不需要你会英文。但倘若你真的遇上了,你会感谢当年的小认真,体会此时的小确幸。

  小认真

  大三那年特别想去远一点的地方旅行,缺钱,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家公司招兼职论文写手,从没写过论文的人敢于拿出去卖才,就必须认真。每天一有空就抱着电脑敲字,各种专业的毕业论文、期刊论文,啥都写,动辄几千字,就连出去旅行,晚上回到宾馆还要接着写,好不夸张的说,差点写到吐。但在这条路上,我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于是紧接着又找了个写剧本的活儿,也是初次尝试,所以是各种削脑使力,还好在编辑姐姐的帮助下,基本掌握了写作技巧。

  年轻时的贫穷,就跟饥饿一样永无止境,在做这两件事的时候,心里唯一的信念就是赚钱,对于钱的态度就必须认真。

  小确幸

  没想到时隔两年,工作之后,省里恰好有个论文比赛,我花了2个小时就轻松搞定一篇专业论文,被同事推荐去参赛,恰好获奖。

  前不久朋友问我会不会写剧本,正好他手上有个微电影缺剧本,我一想,正好会哎,于是接了下来,晚上加个班就解决了,微电影拍出来后,陆续又有编辑找我写故事。突然觉得,原来为了某个很小的目的认真去做一件事情、学习新的技能,在未来,这项技能还可以带来其他方便啊,有点前年栽树,后年乘凉的意思。

  老年人喜欢说造化这个词,在他们看来人生中机缘巧合的事都是造化使然,但我们心里都清楚,遇见机会是造化,抓住机会绝对不是巧合,在之前的人生,是你自己给自己添了一盏灯,才有后来处于黑暗时正好亮起的一束光。

  我们常常抱怨努力了还是看不到结果,那是因为,并不是所有事情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你今年读了100本书,到了年底,你不会成为知名作家,但那些书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你的言辞、决定之间都会体现。

  或者等你某天真的拿起笔时,会猛然发现,你笔下的文字并不是空洞无趣的,那时候,你会感谢那个曾经读了100本书的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就从现在开始,认真去做吧,千万不要什么都不做,在原地干着急,也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努力,也许某一天,它会结出意想不到的果实。

  励志文章2:所谓的技巧和捷径都不会带你走向真正成功

  你经常可以通过博客文章或者书籍来获取教导你如何成为“大师”的技巧,这些技巧号称只需要10天或者3天等就可以精通某事。事实上,一般30天就可以练就一项技巧,但是这样的时间似乎被过于压缩了。

  我曾看过声称可以在几小时之内就教会你某项技巧的教程,我看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只用几秒钟就能练就某项本事了。技巧和知识的速成教程,这也太像变戏法了,说变就变。

  不幸的是,事实上现实并不这样充满魔力,或者这也太过于幸运了。其实只有一个方法让你精通某事:

  1.第一,你必须通过阅读和听懂行的人介绍来学习此事,但是最重要的是实践。

  2.接下来就要多一些实践。通过实践,你可以更加理解此事,但是你也可能陷入困境。这个阶段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3.再多一些实践,经过几年之后,你可能开始精通此事。

  4.继续实践。你可以从错误中获取经验,所以你不要害怕犯错,这样你就可以从很好到很棒。

  一般需要6-10年来精通某事,这取决于你在此事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些人认为需要10000小时才能精通某事,但是我觉得这因人而异,这取决于某人的技能和一些其他因素。

  想要成为伟大的作家?这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可以实现,如果你有像菲茨杰拉德和莎士比亚般的天赋异禀。但其实我们中的大多数苦苦追寻多年,但是仍然在试图做得更好的道路上探索。至今,我们还在继续学习,如果我们回顾自己开始写作的头几年,你会发现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你被困住了(大部分都如此)。

  想要成为优秀的博主?事情也一样,我写博客已经有三年了,但是我至今不过刚刚胜任而已。Gruber也已经写博客近7年了,但是他仍然……好吧,他现在已经做得很棒了。你必须去做,不断犯错,然后开始获取经验,总有一天,如果你还在坚持,你将会对此精通。

  没人能够在少于6年的积累中,对自己的领域做到精通——无论是设计师、程序员、木匠、建筑师、外科医生、教师、音乐家,或者艺术家都是如此。你知道了吧,我敢打赌,你随便找出一个精通者的名字,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从事自己的领域超过十年,而且还在不断精进之中。

  这个过程需要持续的欲望,持续的推动力,还需要无数的实践。

  所以是这样:才开始从事某个领域的你不应该感到灰心,要从中找到乐趣,这是大多数开始者所做的。如果你获得了乐趣,你就会开始爱上它们,然后你就可以开始获取灵感。当你爱上某事时,你会想不停地做这件事,甚至熬夜也在所不惜,你还会很早就从床上跳起,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排晨便之前就去做它。

  处于这样的状态,那么你离卓越就不远了。如此的热爱某事,以至于早上的排便都退而求其次。

  每个人都有天赋异禀,问题只在于你要不停寻找,指导发现它为止。——佐治.卢卡斯

  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开始实践它,而不是只是理论学习。不要去买一些声称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你速成的产品、书籍或者杂志。它们这是赤裸裸的谎言,与此同时还从你口袋里把钱骗走。

  开始实践你的兴趣,持续不断地实践,并且尝试扩大实践的程度,这就是想要把某事做到极致的唯一途径。但是也有好消息要告诉你,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做到卓越。不过就是需要不断地投入时间,不断地实践而已。这才是变戏法,说变就变。

  励志文章3:没有自制力,有什么资格谈努力?

  「01」

  在周鱼的微博上看到他的一段话你可以追剧追一晚,只要你可以按时交上论文。你可以有丰富的夜生活,只要第二天你还能精神饱满的做好本职工作。放纵究竟是不是错,取决于你能不能为你的放纵负责。还是那句话,没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简直一语戳中,微博底下留言的人,无一不在哀嚎:膝盖中箭。

  自制力并不是什么新鲜词,说白了就是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行动和情绪,集中注意力去达成自己原本的目标,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太难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论文通常都是在deadline来临时,才匆匆忙忙拼凑完成的,而在这之前,是逍遥地看剧打游戏,约会逛街;工作也是,今天做不完那就明天再做咯,反正工作永远也做不完,但聊天八卦要跟上、剁手购物不能错过秒杀,就连无效的朋友聚餐打着社交的旗号也不能不去

  每天冲击我们的信息太多,要做的事情也太多,我们的时间也被分割成碎片,然后被鸡零狗碎所侵占,自制力一点一点丧失。

  我们每天好像做了很多事,但为什么最后又好像什么都没做?每天好像忙得团团转,焦头烂额,但为什么最后还是顾此失彼?我们立下一堆目标和计划,最后一个也没完成,我们急吼吼地说要多么努力,我们甚至还曾以为自己很努力,原来不过就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最后的结果是,想要做的事,和本应该完成的事,都没有完成。

  丧失自制力的后果是让我们对自己愤怒和质疑:我们有什么资格谈努力?

  「02」

  我一个朋友,她的出版资格考试报了三回,可一次也没去,是的,她连考场都没进。

  最后她生生从考初级熬到了可以考中级资格(毕业五年可以直接考中级),她无所谓地说:哎呀,大不了我直接考中级不就得了。

  其实在我看来,她这话无异于自欺欺人,没有个三五年,她中级一样考不下来。

  还记得我们一起报名考初级的情景。

  她特别豪言壮语地立下学习目标,用多长时间复习《着作权法》,用多长时间学习出版实操知识点时间规划得特别详细,如实按照这个计划来,备考的时间完全充足,甚至还可以在一轮复习完了后,再进行重点知识二轮复习。

  但我们相约一起复习的第一个周末她就缺席了。原因是,她们公司不久后要组织去某着名山庄泡温泉,开季度总结会,她想买一套新的泳衣,顺便去商场逛街,趁着打折买买换季的新衣服。

  她打电话邀我作陪,乔乔,这个礼拜你陪我逛街,下个礼拜我们再开始学习好不好?

  我回她一个微信:你这个行为就像口口声声喊着要减肥,却大吃大喝一顿,还美其名曰没有吃饱怎么有力气减肥呢?

  让我意外,其实也意料之中的是,第二个周末,第三个周末,她总是有事,最后我只好独自一个人把最初定下的学习计划执行下去。

  起初,她还有些负罪感,但次数多了也就轻易地,自我放纵了。

  时间好像还有很多,所以眼前的诱惑,相比很久以后的考试来说,总是更有吸引力一些,也更重要一些。甚至,还会偶尔劝诫自己人生苦短,不如快活。

  到最后,临到考前一个月,她才开始急了,临时抱佛脚各种狂背,可是那些法律条款和实操的内容,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背下来的。压力太大,她一焦虑,效率低下,就又没有学习的动力了。最后索性连考场也没去。

  是的,自制力差的人,永远都有最后一道护身符:大不了重头再来咯。

  第二年,她一个人报考,考前依旧信誓旦旦:去年没完成的计划,今年誓死也要完成。

  然而,第二年依旧,乃至第三年。

  没有自制力的人,往往容易拖延症爆发,总是觉得时间还有,偶尔开个小差做点别的并不影响大局,直到deadline逼近时才乱了阵脚,才意识到自己过高地估计了自己hold住场面的能力。

  其实我们没有完成的那些事,并不如我们放弃的那么轻松,它们在我们看来其实很重要,没写完的论文,没做完的工作,没有看完的书,没有认真听的报告,没有背的单词,而我们在开小差的时候,也并不是心无旁骛地快乐,心好像被悬着,我们真的有负罪感,没法好好地玩耍。

  「03」

  真正地有自制力,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学生时期,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学霸,他好像从来不用做作业,上课也不是埋头苦做笔记,下了课更不会呆在座位上,他们可以跟学渣一起聊热门的电视剧,讨论流行的八卦,他们好像真的没有认真地学习,但我们永远不知道的是:他们在家专注地写作业和复习,一个小时的学习效率顶别人两三个小时。自制力强,所以效率高;自制力强,所以学得快,玩儿得也嗨。

  毕业后,职场上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同事,他们好像上班也跟你一起聊天八卦,也偶尔偷偷淘宝刷微博,做PPT的时候也一样抱怨,赶不出方案时也一样抓狂,可是,和你不同的是,在最后他们好像总是被上天眷顾了一样,ppt做得比你好看,方案创意比你厉害,销售单子拿的比你多你气不过,暗自嘟囔他凭什么?

  是啊,你刷微博是在看娱乐八卦和搞笑图片,别人是在找创意灵感;你抱怨这不行那不行的时候是在发脾气,别人却是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你跟别人闲聊是真的在撩骚,而别人是通过聊天找到对方的销售需求

  自制力强的人,永远分得清楚主次,拎得清什么是本职,什么是玩乐。Deadline在没有自制力的人那里,是压力;在有自制力的人那里,是动力。这就是本质的区别。

  「04」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

  家里书架上都摆满了你想看的书,可是一两个月前,你兴冲冲翻开的那本,现在还是停留在最初的几页;

  你下载了背英语单词的App扇贝,你原本是踌躇满志地制订了背考研单词的计划,一天背100个单词,几十天就搞定,可是单词你背了又忘,忘了又背,中间断了N天。

  你办了健身卡说是要去学游泳,可是别人的健身卡都要续费了,你的健身卡套餐却是在不用就要过期了

  为什么开始的开始,我们本来是兴冲冲要去做的事,到后来总是不了了之地烂尾?

  或许,我们缺乏自制力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实你内心深处,就是不在意,不那么想做,所以才会动力缺缺,一直拖延,一旦有什么别的事情干扰,你的专注力就无法维持。

  而什么是努力?吃喝玩乐睡,用不着努力,这些事是本能,是消遣。

  称得上努力的事,都是反本能反人性的:为了完成一个课题,你会起早贪黑;为了做那份你最想做的工作,上下班路上四五个小时你也无所谓;为了看完你想看的书,你会放弃参加无效的社交聚会

  亦舒曾说过,爱得不够,才借口多多。简直真理,套用过来,你不想做一件事,才会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理由。

  所以,当我们在谈努力的时候,请扪心自问一下,你到底有多想做那件事?到底有多想成功?为了做成那件事,你到底能做到怎样的付出和拼命?

  因为没有自制力的人是没有资格谈努力的。

  励志文章4:就算打千万次退堂鼓,也要勇敢往前走

  最近收到最多的问题,是这样的:

  我想去考会计,可是心里很害怕,害怕自己考不好。想了很久了,始终也下不了决心,怎么办啊?

  我要去面试了,可是心里好担心好害怕,都恨不得世界末日算了,我是不是很懦弱很没用?我这样的人是不是什么都做不好?

  我想做很多事情,可我总是害怕,总不敢迈出脚步,很多事情想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又不了了之。我是不是很没出息?

  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是感同身受的,因为我也有过无数个这样的时刻。

  记得第一次做培训,是应一位朋友的邀请。在这之前,我没有做过任何培训,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培训,但因为对方是一个相交多年值得信任的朋友,我自己当时也想涉足这一块,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然后一边准备一边各种担心,我怕自己讲不好会冷场,我怕会应付不了学员的提问,我怕会有各种突发状况。

  退堂鼓在心里打得很响:算了吧,还是好好写稿,别出去丢人现眼了,我本来就不擅长这种事情;算了吧,这事儿好牵扯精力,而且也拿不到多少钱;算了吧,万一我讲不好,让人笑话也让朋友难做,简直是毁了一世英名;算了吧

  想归想,但是我知道,这件事非常有必要去做,所以就算很怕,就算很担心,最后,我还是在约定的时间坐到了电脑前。

  其实那是一种很简单的培训,整个过程都是用文字来互动的。但是在打下第一行字的时候,我的手指是僵硬的,我的心跳是加速的,我的双腿是颤抖的。但这个过程也不过持续了几分钟,很快,我便渐入佳境。那天的培训做得很成功,我不但完整地把课讲了下来,在问答部分,也没有让学员失望。

  很自然地,后来我接到越来越多的讲课邀请。我在很多群里讲过课,培训过特别多的学员,从最初的紧张不安害怕到后来的完全放松,把培训当成了一种享受,觉得就是在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儿,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负担,聊得特别开心。

  很多人对我说,我特别喜欢你的课,很实用很接地气,你是我的榜样。可是她们不知道,她们的榜样,第一次做培训的时候怂到什么程度。她们不知道,只差一点点,我就与她们擦肩而过。

  我第一次做语音分享的时候,其实也很紧张。我声音不好听,普通话也不标准,我习惯了在文字里快意江湖,让我用语音,我真的好排斥。所以第一次接到线上分享的邀请时,我很紧张,退堂鼓的鼓点密密麻麻,在心里打了千万遍,最后还是打出一行字给对方:可以的。

  虽然害怕虽然紧张,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够退缩,我不能够把自己的阵地越缩越小,我需要去尝试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普通话不标准没关系,我好好练;声音不好听没关系,大不了就是不能给形象加分嘛,我努力讲得好一点,说不定还能弥补一点。

  于是,接下了那个邀约之后,我就开始练普通话,练发音,让好朋友给我提意见,向学播音的朋友请教。

  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心里还是在不停地打退堂鼓:算了吧,我声音这么难听,万一见光死怎么办?算了吧,现在分享的人那么多,我干嘛去凑这个热闹?算了吧,万一我在问答部分磕磕绊绊,多难为情啊。算了吧

  但是都答应了,就算打退堂鼓,也不能真的退。于是我在约定的时间里,再次坐到了电脑前,拿起了手机,打开了语音。虽然换了一种形式,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一切还是都能应付自如。

  什么事情有了第一次,后面就会变得很顺利很平坦。现在无论我做分享还是在群里讲课,都习惯了用语音,虽然声音依然不好听,普通话依然不怎么标准,但至少大家听得懂,至少讲的东西是有用的。

  如果第一次打退堂鼓的时候我就真的退了下来,那么现在我的简介里不会有培训讲师这一项,我会错过很多精彩,错过很多成长的机会。

  包括第一次到北京参加笔会,第一次参加聚会,我都会在心里打无数次退堂鼓。害怕一个人出门不安全,害怕自己应付不了人多的场面,害怕自己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我甚至给这种害怕和担忧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认为自己有社交恐惧症。

  但是我知道,有些东西我迟早要去面对,我不可能真的一辈子宅在家里。于是,虽然很害怕虽然很担忧虽然打无数次退堂鼓,最后我还是果断地买票,收拾行李,独自上路。甚至,为了不给自己反悔的机会,我会第一时间把自己的行程告诉主办方。

  真的走出去以后,会发现,其实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害怕。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自己心中的各种担忧给吓住了。

  上次有位读者给我留言,说她要去面试,特别害怕,特别担心,特别紧张,特别不想去。我给了她一些鼓励,她说,其实我知道,我必须去,只不过想倾诉一下,这样心里会好受一些。

  几天后她再次给我留言,说面试已经通过了,她居然击败了那些研究生,成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职位。她说以后会更加自信,再也不害怕了。

  我觉得这个读者好励志。我们都是普通人,遇到事情时,会害怕会担心会紧张,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要记住,无论打多少次退堂鼓,都不要真的退下来。

  如果你确定了那件事情是对你有益的,你确定那件事情是你想做的,那么,就带着担心,带着害怕,勇敢地往前走吧。我们必须趟过那条习惯自我否定的河,才能到达彼岸,才能成长,才会有收获,才会变得更成熟更优秀。

  励志文章5:要怎样努力,才能让梦想落地?

  当代的马云大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这句话鼓舞了多少人燃起了胸口的梦想,当我们摩拳擦掌积极投身事业大干一场的时候,没想到巨大的困顿却如影随形。

  这个困顿就是:我已经很努力了,可为何不见任何效果呢?

  一、方向不对,越努力越迷茫

  近年来我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前来学会计的学员人数与日俱增,然而我不得不说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学会计。

  有句俗话说得好,不要在兔子身上挤奶。

  这句话可以引申出各种诠释,在梦想的层面上,我觉得可以套用这个格式换个说法,那就是不要指望在别人理想的土壤中结出自己的果实。

  记得去年夏天的时候,班里来了位穿着夸张的女孩儿,我下课的时候走过去和她聊了会儿,原来她自己报考的是室内设计专业,但她的父母很强势,觉得设计不靠谱,并且听说设计师有时为了赶工加班加点是常事儿,所以他们觉得女孩子家的不要活的那么累,还是换一个稳妥的工作比较好。

  想来想去,家里人觉得还是会计好,所以给她做主报了这边的培训班学习。

  通过聊天,我发现了一个事实,这个女孩现阶段根本不适合学会计。因为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份理想更像是她父母的理想,并不是她主动选择的方向。

  如此前提下的努力,又怎么会有理想的结果呢?

  我后来建议这个女孩回去和父母开诚布公好好谈一次,把自己真实的学习状态以及内心的想法告诉他们,否则如果继续这样表演下去,耽误的可是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啊。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方向不对,永远追逐不到你想要的,便会迷茫。

  二、警惕无效的努力

  1、不要沉溺于给你带来虚荣的事情里。

  上学那会儿我们班里有一个同学写字特别好看,在我们看来如苦役一般的抄写在他看来不仅不苦,反而还是一种享受。

  这还不算,他竟然喜欢上了抄书的感觉,每次抄完书之后都会把本子交给老师,老师自然对他夸奖有加,并号召我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然而就是这位字写得特别好看的同学,后来成绩却严重下滑。

  时隔多年我们才想明白,他写字好看这件事能给他带来巨大的满足感,而由于他太容易沉浸在这种满足感里面了,所以也就渐渐忘记了自己为什么依靠抄书这件事情。

  可能他刚开始抄书是为了加强记忆,但很显然,加强记忆未必非要采用抄书的手段,背书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另外从时间来看,抄书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所以自然就没有多少时间用来复习做题,成绩自然就会下滑。

  对于这种努力,我的观点是以结果为导向。

  如果你立志成为书法家,那就专心练字;但如果想提高成绩,倒是可以把抄书放一放。

  2、不要低估成功之前的艰苦卓绝的积累与努力,更不要贪图捷径。

  有很多人问我,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成为财务高手?

  其实我想很多人都听过一个理论,叫做一万小时理论。也就是说,想成为一个领域的行家能手,至少要经过一万小时专注不懈的努力。

  如果你每天在这件事情上坚持四个小时,那就意味着要2500天,差不多要七年左右的时间。

  而如果这七年之间你并没有持续努力,而是经常给自己放大假,一放就是个把月那么长,那么你可以重新计算下,到底要多少年才能达到你期望的高度?

  我们总喜欢羡慕别人,但不要忘记了,别人今天看似毫不费力取得的成绩,背后无一例外地都是经过了艰苦卓绝持续多年的努力。他们之所以不渲染不鼓吹,是因为在他们那里,这种努力是一种生活常态,他们将这份坚持已经形成了习惯,像每天吃饭穿衣那样自然。

  3、不要在一些小事中过于追求完美,要学会适当放下。

  比如在公众号初期,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花式排版,也用过不少微信编辑器,但后来我发现这种事情太耗费精力了,因为我是原创公众号,保证文章的质量和数量才是我的重点,所以后来我渐渐放下了对排版方面近似苛刻的要求。

  如今我找到了一个助手,业余时间帮我排版、发布文章以及回答简单的问题,而我主要的精力则放在写文章、回答读者分答提问、职业咨询以及有价值的互动上。

  记得圈里的朋友小米说过这样一句话,大致意思是那些你不肯舍弃的能力,终有一天将成为你的负累。

  想做成一件事情,必须要学会站在一个更高的格局上俯视它,必要的时候找人一起合作,而不是将自己深陷其中,贪图做好每一个细节,这样反而会阻碍你的成长。

  4、打造自己的稀缺性,不要试图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全能手。

  还记得我刚开始写公众号没多久的时候,出现过几篇传播率不错的文章,接着就有各种编辑找到我,和我谈出书的事情。

  一开始我兴奋异常,按照对方要求写稿发文给他们审阅,然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他们谈条件,然而问题在于,我并不是全职作者,我还有自己的工作,业余时间还要写作,另外我对于出书这件事情完全茫然,到底谈怎样的条件等等一无所知,如果从头学起,将耗费我大量的时间。

  我想了想,我的长处不在谈判上,所以我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机缘巧合之下,我认识了如今的经纪人。

  当时也有一些朋友说我傻,有了经纪人之后,利润是要和对方分的。

  但我认为,正是因为对方分钱,所以对方才可能把我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去费心去把关。另外这位经纪人确实很负责任,我的第一本书从选题到找出版社到后来的目录他都费了不少力,平时有任何问题给他留言基本上可以做到秒回,一路给了我很多帮助。

  有位大师曾经说过:最糟糕的就是把根本不重要的事情做的非常好。

  我们必须学会聪明地努力,这样才能早日取得美好的收获。

本文来源:http://www.xtoonpix.com/yingyuziliao/8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