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toonpix.com--阅读训练】

  传记阅读题江西中考语文考试中占有重要位置,需要同学们坚持考前训练语文阅读能力,下面学习啦小编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江西中考传记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精选3篇,欢迎品鉴!

第一篇: 江西中考传记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柯灵激发了黄裳最初的写作热情。在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之后,黄裳又在《文汇报》副刊“世纪风”上,先后发表了《江上杂记》《关于美国兵》等作品。

  B.巴金先生是影响黄裳最深的朋友。在巴金先生的提携和帮助下,黄裳得到了自己的第一笔稿费,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书,并最终走上了文学道路。

  C.黄裳先生饱受磨难。在反右斗争中,他遭到批判,并被打成右派;在“__”中,他先被下放到工厂劳动,后又被下放到干校,不断受 批斗,饱受凌辱。

  D.黄裳先生勇于反省自己。他因为自己“__”时,“失去了做一个正直公民的勇气”而感到痛苦并深深自责,认为十年动乱,自己也应该承担一份责任。

  E.黄裳是一个充满深情的人。妻子重病时,他毅然决定将自己收集的古籍和名人字画全部卖掉,以支付巨额医疗费用,这对于嗜书如命的他实属不易。

  (2)作者将黄裳先生称为“沉默的斗士”,其“斗士”品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3)黄裳说:“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心’挖出来。”他是怎样做到的?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6分)

  (4)文中说“黄裳的风流,兼具了传统文人和民国知识分子的风流”,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8分)

第二篇: 江西中考传记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DC (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A、B不给分。A项,《关于美国兵》是先在柯灵和唐弢创办的《周报》上发表而后来集成册子的;B项,他在巴金先生的帮助下,得到了在重庆的第一笔稿费;E项,是不是“决定全部卖掉”存疑,文中没有明确说法。)

  (2)①坚持理想,执着。作品即使得罪人,他也不改。

  ②不向苦难屈服。__中被下放到工厂劳动,却毫无畏缩卑屈的样子。

  ③有生命力和战斗力。晚年爱打“笔仗”,并且火力十足,直到去世那年仍不断有新作发表。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说真话。在作品中坚持自己的看法。

  ②深刻反思自己。他对自己在__时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③坦露真性情。晚年爱打“笔仗”,火力十足。(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他有传统文人的风流:

  ①他才华出众。中学生时期便发表了习作,一生著述颇丰。

  ②他风雅潇洒。爱好广泛,涉猎广博,富有生活情趣。

  ③他多情重义。爱美丽女性,对妻子充满深情。(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

  他还有民国知识分子的风流:

  ④他坚持独立思考。写作坚持自己的观点,勇于自我解剖。

  ⑤他有求真精神。继承了巴金讲真话的传统。

  ⑥他有无所畏惧的勇气。从容洒脱地面对苦难。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

江西中考传记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相关

第三篇: 江西中考传记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012年9月5日,93岁的黄裳老人在上海瑞金医院安详地去世。

  深受周氏兄弟影响的一代散文大家、藏书家黄裳,可谓集名士风流和斗士精神于一身。他生于“五四”运动爆发三个月后,成长于中国现代文学最为繁荣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世纪四十年代登上文坛,“反右”和“__”中遭受迫害,晚年如老树绚烂开花。

  黄裳登上文坛与两位作家有关,一是柯灵,二是巴金。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熟读新文学的黄裳就开始试着投稿,最初的习作就发表在《文汇报》副刊“世纪风”上,而“世纪风”的编者就是柯灵。1942年,黄裳又应柯灵的约稿,写了几篇《江上杂记》。尤其是柯灵和唐弢创办的《周报》,发表了黄裳的一组有影响力的通讯报道,就是后来集成册子的《关于美国兵》,这成为他进入新闻业的“投名状”。1945年下半年,也是在柯灵的介绍下,黄裳进入《文汇报》报社工作。

  柯灵激发了黄裳最初的写作热情,而真正将黄裳推上文坛的,还是巴金。没有巴金的提携,黄裳不会走上文学道路。黄裳说,“他将我所写的旅行记事散文介绍到《旅行杂志》,得到了我在重庆的第一笔稿费”,“他商量着把我发表过的散文收集起来,出版了我人生第一本书。”这本书就是《锦帆集》。从这时起,年长黄裳15岁的巴金成为影响黄裳最深的朋友,他们的友谊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在黄裳的女儿容洁眼里,父亲很有理想,也很执著,这辈子一直很辛勤地工作,“他对我说,写作是一件良心事,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心‘挖’出来。一解放,他就写了一篇报道让很多人不高兴,但他从不改,他就是这样的人。”

  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黄裳因为一篇题为《解冻》的报道受到毛泽东的亲自批判,并被打成了“右派”。“__”时被下放到印刷厂当搬运工,那时他的朋友郑重经常见到他: “我看到黄裳穿着工人服,数百公斤重的卷筒纸,在他手下反转调向滚动,操作自如。他身体敦壮厚实,有时双手卡腰立在那里,就像一座钟,毫无猥琐卑屈的样子,每当看到他这个样子,心中也感叹着:真是一个人物!”

  黄裳把这段时间称为“好日子”,因为不久他就被下放到了干校。在干校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黄裳感到实实在在地上了认真的一课,他在那里不断被批斗,饱受凌辱,这让他看透了那形形色色人物的心。但他也对自己在“__”中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觉得痛苦的是在一段时期里没有能严肃认真地面对生活,失去了做一个正直公民的勇气……十年动乱,也应该有我一份责任。如果没有大量的精神境界像我一样的群众,那场大动乱是不会顺顺当当地发展到那样规模的。”

  “说话少,读书多”,在一些人眼中,这是黄裳的最大特点。但在熟悉黄裳的李辉看来,黄裳不善言谈是一种假象:“他不是那种只知道枯坐故纸堆的书呆子,相反,其性情则颇像一个浪漫才子,精神里充溢着人们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可以领略到的那一种文人风流。他爱文物字画营造的意境,爱游山玩水,爱美丽女性,爱名优们的优美吟唱和婀娜多姿,爱开怀畅饮……”黄裳的风流,兼具了传统文人和民国知识分子的风流。李辉认为,黄裳是一位既有学识又有情趣的人,寡言成就了他的文字。

  黄裳晚年的创作非常丰富,是“活到老写到老”的典型。在他的几十种著作中,绝大部分都是“__”结束后三十多年创作的。而他越战越勇的斗士形象,与他的沉默寡言形成鲜明对比,更是引人瞩目。打笔仗成为他晚年的一大“壮举”,如2011年12月初版的《来燕榭文存二编》就“以打架文章为多”,火力十足。今年,黄裳仍不断有新作发表。“像这样有生命力、战斗力的文化老人,国内无第二人。”董宁文说。

  黄裳是一位沉默的斗士,却又隐藏着深情:1997年,妻子重病,嗜书如命的他毅然卖掉收集了半辈子的古书和名人字画,以支付巨额医疗费,徒劳地希望能换回妻子的生命。

本文来源:http://www.xtoonpix.com/xuexiziliao/13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