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toonpix.com--小学】

  习作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作文教学论文的范文8篇精选集锦,希望大家喜欢!

  层递式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而语文是我们国家的母语学科,从重要性和专业知识涵盖的角度来说,核心素养的培育必不可少。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国语知识的认知程度,而作文作为小学语文的核心知识模块之一,对学生语文学科成绩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作文教学成了目前教学的主要难题。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作文的起步阶段,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构建基础写作能力的开端[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教会他们什么是作文,教会他们作文的基础构成和写作手法,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如今我国许多地区的作文教学还以传统的仿写式教学为主,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强化小学语文作文课程质量,教师应从改良课程教学模式入手,采用层递式的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入手,以培养想象力为基点全面提升小学语文作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概念认识模糊

  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没有进行过专题的作文训练,对作文的概念是模糊的,许多小学生在升入小学前仅接触过诸如日记这一类型的短文,他们往往对作文教学有着较大的抵触和厌倦心理。这是因为在此之前小学生需要掌握的仅是遣词造句,而现在突然过渡到要自己组织文章,他们还不能适应,所以出现了逃避写作的现象。

  (二)教师进度过于急躁

  影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一大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急切,在小学阶段学生还不具备组织文章的能力,甚至在遣词造句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但有些教师为了加快作文教学进度,采用过于急切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抱有过多期望,而学生正处于一个接受写作练习的过渡期,对教师过高的写作要求难以接受,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进度受到阻碍。

  二、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小学作文中的应用策略

  (一)锻炼基础能力

  写作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开始写作练习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遣词造句的练习,教师的教学重点也要从对学生作文技巧的锻炼转变为辅导学生将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层递式教学模式是将基础环节强化,不断培养学生写作基础的能力,从而为日后的技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

  (二)培养观察角度

  写作是造句能力与观察能力的统一,一个良好的观察与切入角度是完成写作任务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接触事物的层面不多,知识面也较窄,因此教师要在写作训练中合理地选择写作角度,并以此为基准培养他们调整观察角度的能力和独特观察事物的视角。教师还可以培养他们将日常事务记录下来的习惯,以此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三)强化想象训练

  在层递式小学作文教学中,想象力训练是重要节点。通过基础能力与观察能力的训练,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这一阶段展开对学生想象力的专题训练,以生动性、趣味性、内容性为写作专题训练要点,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作文质量。例如,在教学作文《杨树》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发挥想象力,通过合理的观察,将杨树的特征通过写作展示出来。例如,“杨树那坚韧的品格,像一排排整齐的士兵。”“杨树那挺拔的树干和茂盛的枝叶,为我们成荫纳凉,就像是默默付出的父亲,无声地关怀我们。”在想象力训练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他们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加作文的趣味性[3]。

  三、强化层递式教学模式应用的策略

  (一)调整课堂布局、推进作文教学

  针对小学生对作文概念模糊和教师教学进度过于急切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调整作文教学布局,应用层递式教学模式,从提高他们对作文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他们进行一些难度不高的小短文写作,循序渐进地进行小学作文教学。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的作文《家乡的景物》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课堂讨论,让学生通过分小组介绍自己熟悉的景物的方式来预热课堂气氛。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引导学生将自己刚才所讲述的景物通过小短文的方式展示出来,之后再对其进行点评,以此逐步推进小学作文教学的进程。

  (二)丰富写作情景、构建教学舞台

  在层递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想象力是写作的重要动力。但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课文中的场景只能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重现,大部分小学生由于心理年龄和知识积累的限制对其产生了厌学心理。为此,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等方法加深课堂的体验效果,利用声音、图像、视频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适应当地在课堂中组织人员进行课堂表演,将故事性强的写作例文在课堂中以一种更为活泼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4]。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作文《我想变成……》时,教师可以先对班级内部的同学进行分组,让每位同学都说说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教师在进行作文训练前先对这些职业的一些图片、视频材料进行收集,在真正的作文课堂中,可以根据学生所选的职业和人物播放一些不同职业人们工作的短视频,并加以简单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所期望变成的角色或其他人物。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模式,向不同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扮演他们变成……后的情景,从而将作文以一种更加活泼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以加深学生的课堂印象,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作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结语

  作文教学是锻炼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课程,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教师要合理地使用层递式教学模式,从锻炼写作基础、培养观察能力、强化想象力训练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小学作文教学建设。

  话题体验作文教学实践

  一、话题要具有开放性

  话题作文中,话题的设置要具有开放性。话题只是提供一个说话的素材,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不能有明显的观点,要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话题作文只需提供写作的中心,不能有结构、文体、语言等限制,像“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妈妈的爱”这样具体可感的内容,不能作为话题来写。话题内容要使学生选择的自由度大,要给学生的写作空间大,发挥的余地大,比如,“成长”就可以作为写作的话题。学生看到“成长”二字,能想到成长中的酸甜苦辣,能想到成长带给我们的改变,能想到对成长的憧憬。总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最擅长、最适合发挥的材料和文体,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要把握好话题的“度”

  话题作文虽然题材非常宽泛,但并不是没有边限,如何准确地把握“话题”的度,如何准确选材十分关键。写话题作文必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在学生初次接触话题作文时,一定要指导他们把握好这个度,切忌牵强附会,要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如以“路”为话题的作文,学生可以写马路、山路、崎岖的路、平坦的路、人生的路、路标……只要不脱离路这一中心,学生就可以发挥想象,尽情构思。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选择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作为切入点,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所选择的话题的角度写细、写深、写透。

  三、认真体验,寻找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这里的体验不仅仅是参与其中便可,还要在活动中认真体验观察,寻找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把话题体验作文写好、写活。“体验”既要有“领悟”“体味”的心理感受,又要有“践行”“实践”身体上的行动。因此,在活动体验中,教师要让学生投入其中,做到全程参与、全心参与、多器官参与,通过身体的感触和内心的领悟,获取写作灵感。体验不但要注重参与性和丰富性,还要注重深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往高处站,往深里想。体验观察不能止于表面,要看到事物的内在和本质,由浅及深、由近及远、由点及面、由此及彼,将体验向深处挖掘,从细微处发现深刻的道理,寻找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在诸多从活动获取的信息中,多中选优,优中择深,如此,才能写出活动的价值,话题的深邃,也才是体验式写作,而非记述活动的流水账。

  四、注重生活体验,打开写作源头

  要想让学生把话题体验作文写好,就要引导学生从教室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打开写作的源头活水,拓宽学生的习作领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汲取生活中的写作之源,丰富情感体验,为作文注入活力。所以,教师选择的话题不必高大上,沁润日常生活的烟火气,唤起所有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才能让他们有处下笔,有物可写,有感而发,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文如泉涌,写出佳作。比如,围绕在千家万户餐桌上都出现过的“饺子”为话题,同学们就可以找出很多写作的点,因为熟悉,所以写得容易,形象描绘得立体可感。由此可见,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会给学生的写作带来无穷无尽的灵感,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才是学生写作的真正源泉和导师。

  五、美化语言,写出新意

  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不走寻常路。立意要深刻,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选材要眼光独到,不老生常谈、话题陈旧;构思要独具匠心,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语言要优美,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要做到如此,就在体验后,舍去最直接的第一思路,往深处想,往远处想,这样才能更充分地折射出深刻的哲理,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在培养学生写出有创新思维,有个性文章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善于用精美的语言,为自己的文章打造一个亮丽的包装。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灵性的思维,才能产生灵性的语言。教师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锻炼学生拥有厚实的语言功底。既有内在的底蕴,又有外在的美丽,双管齐下,必能独出心裁,出类拔萃,让人怦然心动。总之,在指导学生时,教师一定要匠心独运,探索出合理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位学生在话题体验作文前都能大显身手,妙笔生花。

  农村学校作文教学思考

  内容摘要:习作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平时少积累,少观察,练习不扎实,作文言不由衷,空洞无物。穷则思变。增强学生作文兴趣,注重平时积累,多练习多修改,学以致用,就能改变现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兴趣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做人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农村学生普遍感到写作有困难,厌学,甚至谈“文”色变。其根本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即使有的想写却没有素材。这个时候老师如果不加以积极、正确引导,孩子的写作萌芽就会被永远禁锢、封杀!如果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侧重于强调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情感,很少从学生自己需要和兴趣出发,也就缺少了对学生真正的关注。为此,(一)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有相应的创新,有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教学法。如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情景再现,然后由教师讲评。在情景扮演的过程中,老师因势利导,学生参与角色活动,加强对情节和人物的仔细观察,借此作为写作素材。(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本身理解出发,说出自己的亲历感受,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借鉴了其他同学的独到之处,取长补短,学以致用,事半功倍。如学生说《爸爸的勤劳》,就从爸爸怎样照顾下羊羔的羊妈妈说起:小羊羔生下以后,一胎三个。爸爸为了使羊妈妈有更多的奶水,就单独圈养,煮玉米,拌饲料,饮面汤。他为照看小羊羔能均匀吃奶,还用奶粉补贴;为了科学养羊,空闲时,爸爸还翻阅养殖脱贫培训资料,网络查询,及时防疫。四十天的小羊羔体重就能达到五十斤。孩子们亲眼看到“爸爸的勤劳”,有的亲自参与其中,在班上诉说时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对“爸爸的勤劳”、对爸爸的感激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写作还难吗?再如在体现“母爱”主题的作文活动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叙述妈妈的日常点滴生活,或可以表演母亲“雨中送伞”“母子谈话”等学生耳熟能祥的家庭情景剧。通过亲切的对话,具体的场面,感人的情节来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这样课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篇以“母爱”为主题的习作,将不再是抓耳挠腮,苦思冥想,而是内容具体充实,情感细腻丰富。通过这样的课堂练习,下笔就会如临河取水,用之不尽,味如甘饴。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写,勤于写,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物,写自己最深刻、最真切的感受,让他们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自己精彩的世界,以此来提高习作水平。

  二.从生活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学习是在一个社会大环境中进行的,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能力是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很多学生认为作文难,不知道用哪些素材,这就是缺乏观察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1.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学生回忆一些生活中的事例,然后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同学沟通交流,合作探究,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为写作服务。如笔者安排一个写作题目《老师的一天》,每个学生观察到的、选择的材料不同,这就需要同学们合作探究一下,写“老师的一天”生活,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就要以主题为主线进行观察,理清观察顺序,抓住观察重点,这样就有取舍,有详略,心中有了数,才能胸有成竹。有写老师敬业的,有写老师关爱同学的,有写老师高尚情操的……个个感情饱满,内容充实,生动感人。2.从最熟悉的课文做起,摘抄、背诵喜欢的词句、段落,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观察作者的用词,对照习作,反省自己,修改、完善,重新布局谋篇。3.从写日记开始,记录日常观察,把“观察日记”写作与“小练笔”这对“黄金组合”搭配起来,走上最佳观察写作途径,不拘泥于内容、体裁、形式、字数多少,无拘无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生活情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应当根据不同观察内容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例如对人物的观察应先观察人物的外貌,然后观察人物的关系、行为语言等;而对于事物的观察,先要了解事件的整体经过,包括时间、地点、经过、缘由、结果等。

  三.从阅读出发,加强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为了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应当把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用范文阅读促进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1.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到的写作方法可能很多,教师要针对这些方法进行总结,穿插写作教学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例如,在以人物描写为主体的习作《我的爷爷》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教师可以朗诵几篇相关的范文,在涉及写作方法技巧的部分停顿一下,让学生自行思考该语句所用的表达方法。2.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班级作文竞赛,在班内朗读优秀作文,朗读过程中配合写作技巧的讲评。同时,指出写的有欠缺的作文的原因,对症下药,鼓励后进同学找出差距,迎头赶上。通过这种教学训练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不断丰富写作方法,在个人习作中展现风采。要求他们能写出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言,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总之,在农村中小学作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注重学生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加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积极主动去写作,写出学生的美好未来。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内容摘要: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可以由写作来体现,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比重。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个性化教学体现的不充分,阻碍了学生写作创新性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教学措施的应用情况,希望对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有指导性作用。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对于学生自身个性的表达有重要意义。随着素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推进,对其作文教学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比如,积极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是目前素质教育中作文教学的关键性问题。但是,纵观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情况,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如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不足。学生自身写作素质不高,表现在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低下,自己的情感不能使用语言在写作中表达出来。这样在缺少情感投入的写作教学中,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还有就是小学教育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极深,表现在不少语文老师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严重落后,在老师固化的思维模式下,会促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非常压抑。沉闷的学习氛围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提高。这样也是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所存问题之一。再者就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离不开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能力,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与生活有较大联系的事情。脱离生活的写作将促使写作变得毫无灵感。此外,学生在对生活留心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丰富自身的写作素养,使得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但是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意识严重不足,因此就不能帮助学生将所写的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现存问题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缺少个性化命题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所采用的命题形式大多千篇一律,严重缺少创新性,在类型一致的写作命题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受到严重阻碍,不利于学生个性的体现,此外,在单一死板性的写作命题下,学生的思维模式渐渐受到抑制,表现为针对某个作文命题,采用原有的框架生搬硬套。长此以往,导致原本思维活跃的学生逐渐变得呆板,这样的命题模式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有一定影响。比如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人物进行描写时,常常出现“我的……”,有的学生会写“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的老师”等等。这样的作文题目带给人们的印象是较为死板沉闷。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因此可以看出具有个性化的作文命题是多么重要。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评价体系缺失

  评价体系也影响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写作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小学作文教学评价体系中普遍存在个性化评价体系缺失的问题,表现为评价体系的单一性。通常作文写作中老师采用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来评价学生的作文。这样具有笼统性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针对优秀的作文,学生不明白自己哪里有闪光的地方,对于较差的作文,也不能及时发现需要改进的方面。此中缺少客观公正性的评价体系,也影响了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开展。长此以往,学生将会丧失写作的兴趣。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引导教学缺失

  笔者发现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缺少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引导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缺少个性化的写作引导。分析个性化引导教学缺失的原因在于,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自身对个性化写作的理解不全面,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因此在写作教学中也就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老师制定写作主题,学生被动地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写作。学生在不能参与写作主题设定的基础下很难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此外,教学过程中老师着重传授给学生理论性的写作技巧,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此种模式的教学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加以练习写作,从而也影响到写作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措施

  (一)树立个性化教学理念

  个性化教学理念是新时代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们需要树立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创新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前提下,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措施,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精神。因此,教学中需要老师秉持个性化教学的态度,指导学生进行写作,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由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针对某项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指导。比如,写作中指导学生描写有关人物的文章时,可以事先让学生多阅读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并对文章中描写人物的手法进行分析体会。比如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根据文章对闰土少年趣事的描写进行分析,从中受到写作启发,针对自己的少年趣事展开描写。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传统作文写作中对人物命题作文的死板性。再比如,老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写作方法,然后根据本篇文章的写景方法,让学生灵活的拿来利用,将其使用到自己有关描写景物的作文中去。利用描写主体的多样化以及写作手法的多元化来丰富文章内容,由此促进学生个性化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制定个性化作文命题

  针对传统作文教学中命题形式的单一性和死板性,需要积极制定个性化的作文命题模式。老师在作文命题时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情况以及学生的生活情况,这样参考多方因素可以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的作文题目。所谓的个性化作文命题就是让学生就看到该题目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有强烈的写作欲望。比如,写作中指导学生描写有关想象的作文时,此时作文题目可以有学生独立制定,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的发散自身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此外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半命题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题目进行补充,也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某句话,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悟设定写作题目等等。这样不同形式的写作命题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三)进行个性化的写作指导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指导,选定恰当的教学方案,依照教学方案安排教学活动。作文教学中老师需要积极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素材,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汲取文学作品中表达方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从而促使学生写出独一无二的文章。比如学生可以采用倒叙、插叙等方法来写叙事性文章。这样可以避免平铺直叙造成单一性的问题。此种写作方法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个性化教学。

  (四)尽可能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良好的思维想象力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灵活的采取做种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效应用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下,学生写作的思路会更加广泛,不会受限与某种形式的思维,影响写作思路的拓展。因此教学中,语文老师需要借助教学活动的作用,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举例来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老师在指导学生培养其写信能力时,可以采用写作的方式来展示。老师将作文题目设计成“写给远方亲朋好友的一封信”,指导学生利用写信的格式向远方的前朋好友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家乡的特产、风景、民俗以及人物特点进行描述。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想象力对家乡中以往的节日活动进行回忆,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向远方的亲朋好友介绍。采取这样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尽快的将学生带入写作的氛围中,并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切合主题,将自身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文章。

  (五)健全完善的个性化评价体系

  针对传统作文教学中评价体系缺少个性化的问题,需要建立完善个性化的评价体系。老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批改和审阅,明确指出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对于值得让其他学生学习的作文,可以在班级中轮流传看,并让其他学生指出作文中的闪光点。这样具有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将作文教学效率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个性化教学模式是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老师需要提高个性化教学的关注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写作的指导,努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自身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对语文写作产生新的认识。实践证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学生写作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需要将个性化的写作教学积极推广,将其有效性全面发挥。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仅仅为一味地讲解写作的技巧与方法,这样易让学生对作文教学产生抵触情绪,既浪费了学生的精力与时间,也不能使其习作的能力得到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产业方面的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革,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程度逐渐加大,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与核心要素的小学作文教学也受到了关注。为了让学生能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教学教育,教师应该运用新形势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及方法培养高语文素养的新一代人才。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重视了写,忽视了读,学生厌写

  在教小学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并不关心学生是否拥有写作兴趣,只一味地应试教学,重点讲解生字、词语、造句等基础语文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之外,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给的是统一固定的写作主题或题目,告诉学生以现有素材及格式进行写作,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使学生写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多数学生在写作文时懒得打草稿,根本谈不上组织材料,谋篇布局,写到哪里算哪里,不会字斟句酌地修改,何来兴趣?

  2.重视了教材,忽视了生活,学生不露真情

  很多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作文教学,不考虑所在的地区实际,对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加以变通。作文次数也是按照教材,一学期八次,没有结合平常生活安排作文教学。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是封闭的,除了作文课外,很少进行日常阅读练笔和课外练笔。正因为缺少对生活的观察,缺少对生活的积累,学生则在作文中表现着“伪情感”:一副老气横秋的“长吁短叹”,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低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

  3.重视作文课堂,忽视创新尝试,传统教学过于死板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艰难、缓慢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极大的耐心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对作文课的备课却不像阅读课那样用心,写来写去总是老掉牙的题目,把写作变成了程式化的东西:头怎么开,尾怎么结,什么地方要过渡,抛出一堆诸如文体、字数、语言、书写的要求,或者应该说是限制。没有观察生活、选取素材的引导,更没有对学生理性逻辑思维、感性的形象思维的训练,致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结构逻辑、语言逻辑混乱,内容干巴巴的没有感染力。

  二、对策

  1.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自身形成优良的学习写作习惯,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着手。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引导让学生多观察生活细节,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实际经历来进行创作,使学生的作文生动、形象,富有活力,感情真挚让人深有同感,提升学生的作文创作能力。

  2.拓宽作文的写作范围

  学生写作能力之所以遭到阻碍,是由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基础知识低浅、观察生活粗略造成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这种现状制定相应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充满写作热情,提升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各种语言训练,包括词语造句、根据已有范例进行缩减或者扩充句子,使学生在训练中奠定结实的基础知识来提升写作能力。也可以以教学的内容为基础,要求学生诵读优美的段落与语句,让学生积累文化底蕴,在创作文章时体现出高水平。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用课外读物,各国名著,优秀文章等等,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品读,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从而在进行写作时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3.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活动,调动其积极性

  小学生虽然生活阅历低浅,基础文化知识不够深厚,但优点是思维能力发散,想象力极其多姿多彩。教师就可以此优点为出发点,组织和开展合理的适合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或组织分角色的话剧编排,或组织历史再现课堂进行讨论,或组织故地重游活动等,高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高质量作文。

  感知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对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可以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和社会最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感知思维进行科学训练,引导学生去探索和体会生活,并学会对体验生活中的细节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感知思维的作用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语文的基础知识普遍掌握较好,并且对于组词、造句等语文知识的运用也很好。但是教师在向学生提及写作时,部分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他们写出的文章,通常会出现文不对题、结构混乱和语言不通顺等现象。而且文章往往缺乏灵魂,内容空洞,语言平淡。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学生缺乏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写作文就是对于自己内心的一种深层次挖掘,也是自己思想的抒写。因此,对于学生的写作教学,教师应根据感知思维过程进行以下三方面训练。第一,对事件进行感知,并对其进行条理化;第二,对感知事件进行深入思考;第三,明确感知事件和要表达的情感。教师通过对学习主体所经历事物的感知化训练,使学生对于所经历事物有更多的感知角度,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内容可写,进而提升学生的感知思维能力。

  二、感知思维训练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积累写作素材可以为学生感知思维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棵语文作文知识之树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树根的延伸扎根。在树扎根的前期发育是非常慢的,甚至每年的发育不足十厘米,但是,当根扎牢以后就可以获得十米多的高度。对学生感知记忆的培养亦是如此。教师不能因为前期的效果不明显,而放弃学生感知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感官刺激教育来强化学生的感知思维,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程度,进而提升学生在一定思维层次上的写作水平。只有通过长时间的感知思维训练,学生才能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对于生活有自己的思考角度和思维方式,从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

  目前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创作的多是一些不符合生活实际的理想化作文。学生的作文缺失了应有的感性美、叙述表达的多样化及自我独立思维,仅仅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描写而缺乏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思考。比如,在描写花时,学生只能用简单的理性化思维来叙述这一事物:公园里开满了艳丽的花。学生只运用了“艳丽”一词,这样的描写很符合事物的特征,但缺乏写作主体自身对于花的主观感受。即使为学生亲身经历之事,让人读起来也有些许的作假意味,缺乏对于事物的主观生动的判断。通过感知思维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器官,运用多方位得来的多样化信息进行作文的能动化撰写,通过触觉、嗅觉和视觉等,甚至以时间对比、空间转换的方式多方位的思考判断事物,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拥有深入的感性化理解和体验,再将体验运用感官化情感抒发的语言描写出来,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文章乏味问题。

  三、感知思维的有效运用

  (一)教师讲解写作技巧

  感知思维在写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学生具有较好的感知思维,才不会造成文章的空洞与乏味。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更好地讲解感知思维和写作技巧。为此,新课标对教师的作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写作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讲解的内容应该精益求精。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写作中如何取材、如何构思等各个环节,在文化知识和写作技巧上进行详细的讲述,有效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感知,让学生能更加独立思考,思维也更加敏锐与深刻。以主题“亲情”写作为例,在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去感知亲情,为写作提供直接的素材和真实情感;其次,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如何去认识亲情、感受亲情、升华亲情,使得写作时有更加细腻的情感内容;然后再指导学生写作。具体而言,教师在讲述整个写作环节的知识时,可以将感知思维训练穿插在学生的发言前后或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提问,这样既不使知识变得无聊乏味,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鼓励学生提取和积累生活材料

  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学生的感知能力也会不断增强。他们能逐步学会对各种事物的分析和比较,同时对客观事物产生美好体验,而美的情感体验则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城市的五彩缤纷,农村的广阔天地,校园的丰富多彩、家庭的温馨亲切、社会的日新月异以及大自然的美景如画,都为学生带来了知识的宝库,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环境。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审视生活的美,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搜集生活中令人难忘的点点滴滴,将这些内容融入自己的记忆中,形成自己的生活体验,为今后写作做好铺垫。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要学会从身边的各种人以及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中,丰富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这同样是一个学生感知自我的过程,这些方式都会极大地推动学生自我感知能力的不断增强。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教师可以融入学生群体,作为朋友和他们一起探索生活的真谛,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的良好自我感知,让学生既做生活的主人,又做习作的能手,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课堂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既可以使当代学生的团结互助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得到有效的培养,又能够在班级内营造互相学习、互相成长和择善而从的学习氛围,从而达成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感知思维的最终目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写作时,要鼓励学生自发的讲述平时所积累的生活素材,这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因为学生在讲述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生活材料时,必须对于自己所积累的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因此学生讲述的生活材料就是他所积累的材料中最为经典和精彩的内容,这也可以使学生在陈述中再次得到一定的启发。另外,教师在课堂中可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学习,学生在分享材料时,四个学生所讲述的材料加起来就会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使学生得到更加丰富的材料积累,也使同学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并且能够共享资源、彼此受益。〔3〕再比如,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推举一个他们最为欣赏的人来当众朗诵他的作文,这也是学生具有团结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体现。因为小组要推举一人朗读作文,学生们就要一起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和修改,这也就是小范围性质的学生们一种合作学习实践。〔4〕另外,当各个小组推举的代表进行朗读时,这就是大范围性质的一次合作学习。这两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们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

  (四)作文教学中感知思维深入化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感知思维不够深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将感知思维深入学生的写作过程:第一,开宗明义。在作文教学中,作文命题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很好促进学生自我感知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展开交流探讨,确立写作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感知。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大家提出各自好的观点,并拟出写作题目,使论题本意能够十分的清晰明了。第二,广挖深掘。写作主题的确立其实就是学生搜寻自己人生经历、感受的过程,是学生透过自我感知来挖掘自己积攒的生活经历,并随之形成写作素材的过程。教师应善于引导,广泛打开写作思路,将学生的各项思路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能够选择更加适合学生写作的材料,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感知能力的加强。学生可以在不断的回忆、思索中反观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受,会根据写作主题再进行一次深化的自我反思,这可以积极有效地提升学生自我感知能力,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教学过程。第三,合情合理。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写老实文章,品真情实感,不能让学生“闭门造车”,思想封闭,依样画瓢,文章毫无生活气息和情趣。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解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开拓学生感知的视角,让学生在文章中入情悟理,体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写作过程中要做到具有真情实感以及不悖理违情,这就需要学生有效地发动感知思维进行创作。第四,环环相扣。这就需要学生在文章结构上要有紧密设计,能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思路清晰不重复。〔5〕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感知思维的条理化和深入化进行一次性的表达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完成写作活动后进行反复的推敲和修改,甚至推翻重写,以便于使学生写作的思想更加清晰明了,进而能够形成更加成熟和完美的写作。教师在学生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对于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使学生们对于生活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入明确地认识和感知,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于感知思维进行有效的运用,使学生的感知思维能够清晰明了、逻辑严密,学生写作的语言才能够更加娴熟和丰富多样,从而学生们的写作才能够展现出更加新颖的一面,写作才具有更深的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中的自主互评法

  一、作文教学中“自主互评法”的优势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大都是在课后批改学生的作文,由于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文批改中,学生难以在作文评语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对评语漠不关心,就算是看到评语也不会主动改正,自然而然地也就形成了学生写完了事、教师批改完了事的现状。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写作以及教师的批改流于形式,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作文“自主互评法”的批改模式就改变了这种情况。“自主互评法”对教师也有具体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将批改作文的任务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互改互评,凸显学生在课堂上批改作文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能认识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又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且学生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在互评互改作文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作文教学中“自主互评法”的实践

  1.科学分组,发挥学生自主互评的作用。在进行“自主互评”前,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也就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自主互评小组。小组划分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情况去分组。教师在划分小组时,应遵循科学分组原则,且充分考虑学生的写作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小组,这样体现了尊重学生选择权,且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作文互评的积极性,有利于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小组内部以及班级的凝聚力。在此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选出各个互评小组的小组长,由小组长将作文分发给小组成员。通过随机分发作文的方式,学生们在“自主互评”作文时就有机会阅读到各个层次的作文,当学生们阅读到优秀的文章时能从中学到很多的优点;当阅读到水平一般的作文时,学生们也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在写作中出现同样的问题。

  2.教师示范,提高学生修改能力。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并不是一朝之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自主互评法”实施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与引导作用,让学生掌握科学规范的作文批改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做示范,从而让学生借鉴学习。如,在作文批改课上,笔者选取了三种程度的作文(优秀、一般、较差),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并现场修改三篇文章。在此过程中,笔者从三篇文章的选材、立意、语言等方面深入分析,并指出了文章的精彩之处与不同之处,仔细地分析需要修改的文章,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与学生们一起探讨如何修改才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这样一来,学生们也知道应如何修改作文,且还明白了修改的意义。

  3.小组合作,提高学生批改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互改与自改,促进学生互相了解与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批改作文,从而在小组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确定最终的修改结果。最后,在互评结束后,教师及时总结与点评学生的评改结果,肯定做得好的学生,并及时纠正评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批改能力。综上,作文“自主互评法”是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作文批改方式,教师在实践作文“自主互评法”时要因地制宜,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运用,从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相信只要教师不断尝试,且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高效的“自主互评”作文批改方式。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摘要:鉴于当前作文教学存在无招、无序、无奈的“三无”状态,文章从外而内,寻找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作文之外可开展课外活动,加强阅读积累;作文指导上从宏观到微观构建训练系列进行作文训练。

  一、作文之外有真功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陆游的话道尽了作诗为文的真谛———作文之外有真功,那么真功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开展活动,丰富阅历。阅历即是在人生之路上行走,经多少事,阅无数人,这其实也是一种读书,读社会,阅他人,悟人生。曹雪芹如果没有经历家庭的沧桑巨变,感受人间冷暖,何以会有《红楼梦》横空出世?莫言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一事一人正是他创作《红高粱》的灵感源泉。但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的生活比较单调枯燥,他们的阅历成扁平化发展,对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想办法丰富学生的阅历,如要求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游历活动,课内也可以多举办丰富的活动,如推荐美文、演讲、朗诵、读书报告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之后及时布置学生写日记或随笔。由此,学生不仅有了较丰富的阅历,还有了深刻的感悟,通过各类活动,为他们打开了看世界、品生活的另一扇窗,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2.阅读背诵,丰富积累。语文新课标规定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同时要求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对此,老师们也都将阅读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名师欧阳代娜每学期用一个月上完所有新课,其他时间则安排学生开展阅读系列活动。但在实践教学中,仍有很多语文老师重上课轻阅读,导致学生的阅读量严重匮乏,致使他们在写作时无从下笔,从而严重制约了写作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解决阅读量不足的问题可以长计划、短安排。比如,一个学期力推主题阅读,要求读完一两部名著,每周定阅读量,每周写一篇读后感,每周举行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心得。又比如,每天让学生晨诵经典诗词、片段或短文,当场背诵过关,让经典开启新的一天;午读报纸,放眼世界,开阔视野;暮省阅读之旅,灯下走笔,写下阅读感悟,荡起心灵涟漪。实践证明,只要学生的阅读背诵功夫做足了,素材积累就会越加丰厚,学生的写作就有了源头活水,从而真正实现下笔如有神。

  二、作文指导重系列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做足文外功夫以外,还要指导得法。只有引导学生真正掌握了写作的技巧,他们才能爱上写作,才会主动写作,从而真正实现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1.构建宏观系列。语文新课标对初中作文指导系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①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此条款设置了“写作进程”系列,即观察、发现、表达。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此条款设置了“写作要求”系列,即:感情真挚、恰当表达、言之有序、有详有略、内容丰富。③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此条款设置“写作训练方法”系列,即不同文体的写作,如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④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此条款设置“写作环节”系列,即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以上四个系列着重于宏观层面的要求,应该成为初中作文教学的依归,语文教师应该心中有数,遵章行事,从而循序渐进地指导、训练学生。2.构建微观系列。(1)构建教材中的单元作文训练指导体系。以“鄂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为例:第一单元,面对困难;第二单元,感悟大自然;第三单元,选择;第四单元,我爱艺术;第五单元,虚构的故事;第六单元,作文集自序。这个系列属于作文指导的横向系列,与单元课文阅读紧密关联。语文教师要借助相关教学内容,从内容和写作的命旨立意上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2)构建不同文体的作文训练指导体系。①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指导体系。叙事:写一件或多件事;写人:运用描写;记叙文中的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②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指导体系:提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选取论据;叙写事例;学会分析论证;结构:总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议论文语言锤炼。③说明文的写作训练指导体系:说明事物如何抓住特征;遵循说明顺序;打磨说明文结构;学会运用说明方法;自述式小品文写法指导;说明文语言锤炼。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指导系列属于作文指导的纵向系列,合起来构成了又一横向指导系列。该系列适合分年段逐步推进。比如,七年级指导训练写作记叙文,八年级指导训练写作说明文,九年级指导训练写作议论文,各有侧重,三个年段的写作训练完毕,学生已然能够写作不同文体的作文,这为学生面对不同文题自由选择文体打好了基础。(3)构建不同作文题型的训练指导体系。如构建材料作文训练指导体系:材料审读;提示语解析;自拟作文题;立意;构思;选材。以此类推,还可以构建命题作文的写作训练指导体系:背景把握;材料解读;提示语解析;难点解析;立意;构思;选材。构建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训练指导体系:材料解读;提示语解析;补充作文题;立意;构思;选材。不同作文题型的训练指导自成系列,但并不是每节课都要面面俱到,可以重点选取三四个环节进行讲解。比如,材料作文的前四个环节决定着作文是否切合题意,决定着作文拟题是否恰当;又如,命题作文的背景把握、难点解析及立意决定着作文是否符合命题意图、审题是否准确无误、立意是否有深度;再如,半命题作文的材料解读、补充作文题、构思决定着作文补题是否恰当,作文是否切合题意、突出主题,等等。只有抓住了重点环节进行深入讲解,学生才能掌握写作的有效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写作效率,真正实现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作文教学难度大、任务重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但只要掌握了有效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在写作中坚持训练,有效积累,就一定能取得实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外功夫,丰富学生的阅历,构建起作文训练的宏观和微观指导体系,由此,真正使作文教学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随意走向科学,从而告别作文教学的“三无”状态,迎来作文教学的春天。

  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运用

  【摘要】面对信息高度开发的新世纪,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应付快速变迁的学习,作文教学方式必须大幅更新才能跟得上整体环境的发展。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并非要以资信息技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而是将信息技术设备转化为教学科技,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便利,让学生与教师有更多元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不管应用在教师的教学或学生的学习上,都有相当的助益,尤其是结合影像、声音及数据库的网络媒体热潮开启后,各种在线教学网站、教材资源网站、在线评价网站、虚拟教室、网络大学、合作学习网站、信息搜索引擎等系统,更是被大量开发应用。

  一、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现况分析

  1.就教学知能。大多语文教师只具备基本的计算机使用知能,如word、excel等文字处理软件来处理学生成绩或一般行政工作。然而九年一贯已实施多年,多数语文教师仍较少使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作文教学,因此在提升作文教学设计、教学成果展现的重要方式及提供教师自我成长机制等各面表现均未达一般水平,更遑论利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来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了。

  2.就教学态度方面。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持正面态度,尤其在教学信念的坚持状况方面,预期作文教学因信息技术的融入而增强学习动机,并且通过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可鼓励学生产生自我建构的写作方式,而非只是模仿的写作技巧。但是对于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可取代传统教学方面则持较保留的态度。

  3.就学校环境方面。九年一贯实施后,由于强调信息教育需融入各科教学,各校的软、硬设备是最让学校教师感到满意的部分。但对于研习时数及研习内容是否能有效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持较保留态度。至于学校行政支援及奖励措施、教材信息化的程度、学校信息教育发展方向的确定性、学校文化是否支持等各方面仍未达标,显示在教师教学环境方面,硬设备仍未发挥它最佳的功效。

  二、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1.对教育行政部门。(1)提高研习课程与教学观摩次数。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均认为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乃既定政策及时代潮流,对于本身不具备足够的信息素养及教学技巧感到忧心忡忡,因此希望学校方面多安排课程及研习来增加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知识,并且通过一学期至少两次的教学观摩来增进教师同事的教学技能。(2)在师资培育过程中加入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课程。大部分的教师都是师大或教育学程毕业后实际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时才被要求要使用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如此一来不但事倍功半,且会让不少教师在繁忙的教学过程中产生挫折感。有鉴于此,在各大师范院校师资培育的过程中,应大量加入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课程,包含硬件的架设与认识、软件的撰写与应用、教学时间的控制与教室情境的掌握等,均可在师资培育时不断模拟与演练,如此一来政策就不会变得窒碍难行。

  2.对教师的建议。(1)消弭排斥被动心态。积极使用简易教学软件及互动平台对很多语文教师而言,利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是一大挑战,也是一大突破,心态上的调整是最大的关键。如何消弭排斥被动的态度,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同事的鼓励帮忙与学校文化的建立也很重要。从未使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语文教师可从最简单地方着手。对于作文成果或作业,可通过教学互动平台或网际网络与学生做互动,如缴交作业或批阅分数等。经由这些现成的教学资源,慢慢建立使用信心,培养积极态度。(2)教师同事之间的观摩交流。教学视导及观摩是除了进修研习之外,最直接有效的成长方式。教师们通过互相鼓励及指导,了解自己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时的缺失及不足。不过这种方式必须建立在教师之间的互信上,以免流于互相攻击或互相吹捧。也可通过录像方式,了解自己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是否达到教学目标。(3)教学经验的累积与信息教材的制作。鼓励每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研究会中针对单元内容提出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分享,并由作文召集人收集各单元信息教材供每位教师参考,于下次教学观摩使用后针对教材内容适用性提出个人建议,在教学研究会中集思广义并做修正,让教材内容不断更新进步。

  3.对学校的建议。(1)维持教学设备的完整性和信息的传达。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学校在信息技术设备需与时俱进,以免让教师失去使用的动机及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校设备再好,也必须有教师使用才能发它的价值。多数教师课务繁忙,并不知道学校添购了许多新的信息设备或教学软件。这时学校有义务随时更新信息并适时传达,增加设备的借用率。除此之外,也必须让教师及学生知道如何维护及使用,确保设备的实用性。(2)种子教师的培育与辅导团的设立。各校可培育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种子教师,定期举办教师研习,各学区学校可联合成立辅导团巡回指导,举办不同内容的写作教学成果展示,应用软件的教学、作文教学相关资源介绍与应用、硬设备的熟悉、与会教师讨论实际范例等,如此一来,让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蔚为一种风气,行成学校组织文化。(3)学校行政的鼓励与支援。时间是许多语文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最大考虑因素,无论在教材的制作、软件的学习或硬件的架设等,皆比传统版书教学多出许多时间,教育行政部门应给学校行政更大自主运用空间,通过减课或津贴给予鼓励,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及动力可投注于课程的设计上。总之,本研究旨在探讨任教于各小学的不同背景语文教师的教学现况及教学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瓶颈,尝试提出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统计分析整理出大家的看法,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本文来源:http://www.xtoonpix.com/xuexiziliao/118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