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toonpix.com--自我评价】

  你不能同时又有青春又有关于青春的知识。因为青春忙于生活,而顾不得去了解;而知识为着要生活,而忙于自我寻求。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关于成长青春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把每一次跌倒,当成重生

  1

  高考的时候,我考砸了。

  当我看着刷新了好几次才显示出来的成绩时,没有惊愕和难受,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高中前两年,我完全处于混沌的状态,没有动力,没有方向,每天思考的都是怎么应付老师,哪怕是到了高三,我也不过是玩性稍微收敛了一点点而已。

  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混日子,又怎么会有好结果?

  当时摆在我眼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拿着这个成绩,去读一所不太好的学校;另一条路是复读,再忍受一年高压的备考生活。

  我不想过凑合的人生。

  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思索了三天,终于决定了:我要去复读。

  因为我清楚地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出在哪里,既然清楚,何不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回学校复读,我将自己的目标设定好,每天睡前,都把自己次日要做的事写出来,规划好时间,第二天争分夺秒去完成。

  不管大考小考,我不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而是努力做到最好。

  很幸运,第二年,我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复读这一年,让我明白了任何事情努力才有回报,还在不知不觉间锻炼了我时间管理的能力。此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不让自己重蹈覆辙,而再一次体会后悔的痛苦。

  这一次失败,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虽然跌得不轻,却让我从此走得更稳。

  2

  大学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个创新项目的团队。队长小蓓是个能力很强的姑娘。

  我们团队参加自主创新项目,在经历了无数次研究之后,我们挑选了两个很有潜力的选题,但在这两个选题之间,成员们徘徊不定,拿不定主意。

  最终,队长小蓓决定两个选题一起做。这就意味着,我们团队要完成两倍的任务。

  那段时间,我们顶着复习考试的压力,一有时间就做自己的任务,总是在图书馆泡到闭馆,被管理员撵出来,第二天又早早来到图书馆,终于在提交日期之前完成,顺利提交。

  但是不幸的是,我们两个选题都被打了回来,连初赛都没过。

  这对我们团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意味着一个月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

  当所有人都沮丧的时候,小蓓提议修改选题,冲刺省级的创新项目。

  尽管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初级的都没通过,高级进阶希望就更加渺茫,但因为大家都舍不得放弃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便跟着小蓓一起调整方向。

  有了前一次的失败,大家都知道什么是雷点,哪里是弱项,最终我们重新做的选题果真顺利过了终审。

  用小蓓的话来说,这次的成功,最应该感谢的是我们第一次的失败,因为那次失败,让我们知道自己哪里出问题了,让我们认识到应该做更好的选择,从而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失败就是生活在用另一种方式在告诉我们:有地方需要改进。

  如果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又何尝不是一次触底反弹的机会呢?

  3

  成功来得没有那么容易,通往成功的路,往往是许多的失败铺就的。

  失败固然不值得庆幸,但是如果让失败变得有价值,那么它也不算是一件坏事。事实上,你以后会是什么样的人,最终会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往往由你面对失败时的态度决定。

  可以说,失败的意义比成功大。它在带给我们痛苦的同时,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缺陷和劣势,如果我们把失败当作起点再次出发,一定会一次比一次更有突破。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遭遇失败就把自己全盘否定,不再前行。

  如果我们收起沮丧的情绪,以挑战的态度问自己:我是不是有更好的选择?我是不是还可以进步?

  你会发现,眼前的路,又豁然开朗。

  我们从成功里收获满足,从失败里收获成长。正是这些失败,给我们提供了上升的机会,让我们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从而变得更加强大。

  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开始奔跑;把每一次失败,都当成一次浴火重生的机会。

  即使眼下的失败让我们不得不踏上一条更加艰苦的旅程,未来的我们也会因此登上人生更高的山峰。

  励志文章2:成长,是一辈子的必修课

  1

  微信里有个年轻人给我留言:我两年前高中毕业,现在做一份快递员的工作,我的人生还有希望吗?

  我给他讲述了自己和一个同学的故事。

  二十年前,我和慧子都是中专毕业,进厂以后只能在车间当操作工。专业不对口,环境也不好,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我们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苦闷。在步入社会的起点上,我和慧子已经落在了别人的后面。

  进厂几年后,忽然听说,慧子在复习备考成人高考。偶尔碰见她,总是一副行色匆匆的模样。过了几年,就听说慧子考到了中国政法大学。那以后,她的人生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升。

  当我以为,再怎么努力也摆脱不了既定命运的时候,与我相同起点的慧子,毅然选择按照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学习成长,一步一步笃定地往前走。

  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

  我曾试图调到专业对口的部门,但种种努力未果以后,我无奈地选择了安于现状,甚至有点自暴自弃。

  27岁那年,我终于如愿调到了公司报社。在这之前,我拿到了自修的大专文凭后,看到调动工作一度无望,便没有听从好友的劝说,放弃了继续自考本科。令我尴尬的是,在新的岗位上,我只能领很低的薪金,职称评审也处处受挫。

  以为错过太阳也将追赶不上星光,在车间的几年时间里,我每天机械地上班下班。等到机会降临的时候,才慌乱地发现,自己几乎是在原地踏步。

  看到与我同样起点的慧子,发奋学习,不断成长,通过不懈努力实现逆袭的时候,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充电,不断成长,不仅仅是学生时代的功课,而是每一个成年人,一辈子的必修课。

  那以后,我抓紧投入本科的自学考试。因为不止一次吃过亏,三十岁以后的我,吸取了停滞不前的教训,坚定地走在自学的道路上。工作之余,学习写作,学习法律,学习心理学,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加入了省作协,还考取了相应的资格证书。

  20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明白,成长,是这辈子最不能怠慢的必修课。

  3

  最后我告诉那位年轻人:不怕你学历低,只要你一直保有学习的能力,就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也不怕你起点低,只要永远不停止成长,一样有成功的可能。

  这既是对在迷茫中发问的年轻人,由衷的期望,更是对自己,一路走来的总结和反思。

  成长,是一种保持不断输入、持续更新的状态。当一个人放弃内在的生长,不再有动力继续进步的时候,等待他的,就只能是一眼看到老的未来和自己都会嫌弃的自己。

  每个人,不管处在什么样的起点,也无论碰到怎样的境遇,只要心中有向上求好的愿望,就会找到突围的方向。

  一棵树的成长,是不断地生长、衰败、再生的循环;一个人的成长,是不断打碎自己,重塑自己,跨越理想和现实之间沟壑的过程。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这是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也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座右铭。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毕生都要做的功课,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上,学历真的很重要,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人尽管起点较高,如果不注重后续的学习充电,没有持续成长的能力,注定走不了多远。而那些起点较低的人,拥有了持久的学习力,也完全可以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

  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一开始跑在前头的人,就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持续不断的奔跑与努力。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成长,都是一生的必修课。只有不断的成长,才能帮助你到达自己想要的人生高度。

  励志文章3:孤独,逼一个女生优秀

  1

  接受一个采访,讲到我在新西兰的生活。

  “我住在一个十五万人口上下的城市,守一个爱人和一块菜地生活,除读书写字健身,再无其他嗜好,日子摊平,365天均以这种方式度过。”

  采访人问我为何要选择这一种生活?

  我说这种生活给我孤独的机会。

  为什么需要孤独?

  “因为孤独逼我优秀。”

  2

  有时回国内生活二十几天,镀一镀东奔西走的热闹,而后回到新西兰,迫不及待开始独处的生活。

  褪去繁华的外衣,回归生活的基本,重新拿起对时间的掌控感。在一座清净的小城,每日独处八个钟头,一个小时给跑步,两个小时给读书,五个小时给写字,其余时间与爱人享柴米油盐,维持三两知己的单纯社交,日子不用很用力就能活得安心。

  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复制村上春树的生活方式,“早晨4点起床开始写作,7点吃早餐,然后去跑步10公里,下午搞翻译,晚上听音乐,喝点小酒,9点不到就上床。”

  无需等待谁的参与才能开始一件事,无需有谁陪伴才能进行下去,孤独就给人这样的力量,日子因独处变得纯粹,过成一气呵成式的篇章,既能使人生呈现条理,又给人以稳定的进步。

  孤独看起来可悲,却让人主动把握生活的节奏。独处看起来无聊,却是一种很好的能力。

  成长就是逐渐脱离依赖的过程,独处让一个人变得坚强,认清自我,形塑当下,同自己对话,得出深刻的思考。

  孤独逼一个人优秀。

  3

  周国平在《独处是一种能力》里写道,

  “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这也是三种境界。孤独的人起先惧怕孤独,进而享受孤独,最后需要孤独。

  七年前刚独居,正值二十岁初始,置身于陌生的国度,迫切开始新生,对一切热闹向往,却不被很多热闹接纳。看不到的景观,谈不下去的朋友,消费不起的节目…我像受了神的处罚,被逼退到一个生存的角落。

  我在那里苦守着无法与人分享的生活,看动漫,刷手机,躺床上望天花板,试图把这漫长的时间用一切方式打发掉。外面越热闹,我越抗拒孤独,孤独是寂静的黑夜,是滴嗒的钟表,是内心发酵的苦闷。我怕死了孤独,我问自己,有什么比年轻时的孤独更可怕?

  4

  读刘瑜的孤独,“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

  孤独是需要适应的,就像再深的伤口也会结痂。孤独让人接受现状,习惯与自己相处。我依旧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打工,一个人去超市,我不再怜悯自己,我开始明白自己为何孤独。

  我开始明白人与人的交往,是需要建立在“懂”的基础上,我开始明白人对热闹的向往,需要根基与底气。我开始明白,有些事不需要有人同行,有些事不能与人同行。我接纳了孤独,孤独也接纳了我。

  我终于能够读懂叔本华的“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已经是二十五岁。

  能够安心独处,并且尽力从热闹中争取一些孤独给自己。用这些时间构建生活的线条,制定人生长短期计划,把重心放在自我成长上,精简交际圈,只被正面能量的人和事吸引。

  孤独是锻炼心智的过程,一个人在孤独里变得成熟,坚强,清楚,找到成长的节奏,而我发现原来大多数能让人优秀的事,只能自己做,如阅读,如运动,如写作,如思考…孤独给予我价值,我珍惜孤独。

  5

  每个最终爱上独处的人,都会经历这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让人与孤独斗争,拥有独处的勇气;第二个境界让人习惯孤独,剥离开自己对他人的依赖,从自身寻找动力源。第三个境界让人看清,孤独是一种标准,一种高于随波逐流的标准。

  一个向往孤独的人,必定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个能够利用好孤独的人,一定可以在独处中收获许多价值。独处的能力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培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越发艰难。

  很多人在年轻时拥有很多独处的时间却不懂孤独的妙处,而老去时怀念孤独却无奈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能在年轻时就拥有面对孤独的勇气,培养独处的能力,才能尽早让自己变得优秀。

  曾被这样一句话戳中心底,“不是优秀的人注定孤独,而是孤独的人只能优秀,好的孤独可以让你脱胎换骨,笑对人生漫漫长路。”

  人生只有短短数十载,愿你也能学会与自己相处,不必再到热闹里才能定义自我,将这一份独处的能力常留心中,孤独并优秀着,你内心的丰富,终将抵得过浮华的热闹。

  励志文章4:不想起床,是你人生最大的迷茫

  我有一朋友,日常生活作息大致如下:

  早上睡到自然醒,基本已是10点钟。睁开眼睛,先摸出枕下的手机,看看朋友圈,刷刷微博,再把没清理的垃圾短信一键删除。

  完成这一套常规操作后,已过半小时,人也差不多清醒。起来上卫生间,照下镜子,呼一口冷气,感叹一声“哇好冷”。又赶紧跳进被窝里,裹紧被子。

  追的剧刚好更新,外卖在来的路上。一集看完,饭点刚好。不上班的自由时光,对他来说,是一种惬意,也是一种无形的消耗。

  下午和晚上,同样是复版重录。躺着刷剧、玩游戏、呼呼大睡,生活重复,心里也渐无波折。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连垃圾,都想让快递员帮我扔……”

  待业半年,他不止一次向我倾诉眼下的迷茫。他觉得生活无望,觉得人生走过三分之一,剩下的几乎全是惆怅。他说,现在就算是下床,也都要鼓起很大的勇气。

  无业者尚且如此,那上班族又是何种模样呢?我特意采访了三位上班几年的老职工,发现他们的8小时工作里外,似乎同样“不太光彩”。

  A说:“我上班啊,边做事边玩,有一次为了抢免单,邀请朋友助力,结果发到了老板的微信里。妈呀,赶紧撤回,吓得我心脏蹦蹦...”

  B说:“九点打卡,我每次都是八点五十九分才按下指纹。路上狂奔,早饭也顺带解决,就是为了能多睡几分钟,弥补昨晚的熬夜。一天到晚,整个人昏沉沉的。”

  C说:“如果不上班,我一定不会出门,几乎都待在床上,反正现在送餐上门,多方便嘛。只是好好的周末,一下就过完了,什么正经事都没做。”

  我们似乎陷入了一种被动而不断内耗的恶性循环。嘴上说着珍惜,却又亲手浪费大把时间。心里想着要努力,可就是迈出第一步也需要莫大勇气。

  工作也好,自由也罢,成年人的现代生活,大多与迷惘有关,与浪费密切。从卧室到门口的距离,若没有束缚,很多人或许可以走上一天。

  而不愿起床,也不仅仅是脚不着地,身不离床。

  相反,它是一种颓靡模样的总概;是阳光甚好,却不愿开窗的踟蹰;也是一种持续低迷,又无法改变的生活状态。

  2

  曾经的我,几乎条条中招,刀刀要命。

  那时候我迷上了一款网游,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日的游戏任务领了,继而是全天候、屁股也不挪一下地坐在电脑桌前。

  就连我妈问“看我买的衣服好不好看?”我也只会对着屏幕敷衍着说“好看好看”。她催促我吃饭,我极不耐烦,三下五除二,如饕餮一般。却总是忽略掉,那一桌午餐晚餐的精美。

  在学校里,能翘的课全都过滤,待在寝室一门心思玩游戏;放假在家,足不出户,寸步不离,每天守着游戏里的那个“我”,把真实而美好的时光,都一一隔绝。

  晚上睡得晚,白天起不早。那两年,90%的大好时光,被我潦草地画上句号。

  后来因为爱好写作,我偶然重拾拙笔,重新感受到从字里行间里获得的快乐,从此告别那个痴迷于不真实世界的自己。

  我结交了很多优秀的人,收获了上万名读者的关注。我变得比以前自律和清醒,不再是那个沉迷游戏、充耳不闻窗外事的年轻人。

  我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和写作,认识世界,拓宽视野。那个只会呼呼大睡,只会熬夜打游戏,只会瞎吃垃圾食品的我,渐渐不见踪影。

  跳下床、拉开窗、走出门,不止于枯燥乏味的当下,却有着无比精彩和值得感叹的人生。

  3

  有句话说:“太阳尚远,但必有太阳。”

  不愿起床潜藏着人生的迷茫,因为一旦不知起床为何,开窗何故,那人生便是一团乱麻,不想解,也解不开。

  比起与生活软磨硬泡,问清内心所属,找到路在何处,其实是打开迷茫大门的一把关键钥匙。

  改变迷茫现状,跳出低效圈子的第一步,是扪心自问:我下了床,走出门,能做什么和想做什么。

  朋友小唐,从她立志要当老师的那一刻起,便毅然丢下了手里的宫廷剧。

  看书看到半夜、放假一刻不休息是常态,从春天到冬天,她日复一日,而我们也目睹了她“成功”的全过程。

  都说最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在方方面面碾压你。

  可你并不知道,那些优秀的人,他们总是悄无声息,用行动说话,他们在天微亮时便出发,而不是赖在床上,为如何才能不摔倒、不着凉焦虑。

  当然,现实里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事,生活也不可能一瞬间就变好。浪费时光不是罪过,努力也从不值得炫耀。

  任何一种看上去光彩的样子,背后都有你想象不到的大汗淋漓。也别一再咬定,这没什么大不了,那我也不稀罕。生活虽然残酷,但生命尚且公平。

  改变不简单,变好也非朝夕之事。

  但不想出门,不敢见光,不愿下床,却是眼下你正经历着的,最大的一种迷茫。

  励志文章5:迷茫,不过是我们走到了生活的拐点

  18岁的时候,不知道该选什么专业,考什么大学,去什么城市;

  20岁的时候,不知道是该考研,工作,还是出国,不知道未来在哪来;

  25岁的时候,不知道工作适不适合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30岁的时候,不知道工作怎么突破瓶颈,不知道怎么达成工作生活的平衡;

  35岁的时候,不知道事业怎么继续往上发展,不知道会不会被社会淘汰;

  ……

  迷茫,是人生周期性的一种常态。每过一段时间,它就会悄悄涌上心头,让我们焦虑,恐慌,怀疑自己。

  一

  说实话,我刚刚经历完一个月的迷茫期。

  假期回来之后,人生的重心突然失去平衡,工作上越来越没有成就感,个人的兴趣发展也变得寡淡无味,成绩平平,整个生活的方向感和意义感突然模糊起来,让人有种失焦的感觉。

  迷茫期的我,更像是漫无目的在海上飘荡的小船,不知道下一个风浪什么时候到来,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游走,更不知道自己最后能到达哪里。

  发展心理学家Jean Piaget在谈到认知的发展过程时指出,当一些新的体验或是不熟悉的事物出现的时候,人们需要去调整既有的认知框架,从而让新的信息可以被我们接纳和理解。

  这种调整,意味着原有的认知框架会被打破,这也就必然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不适感。而当旧的认知框架被打破,新的认知又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迷茫。

  就像很多人离开学校步入职场,因为场景的转变,所以会倍感无力,茫然无措。

  总是有一些外在的环境的变化,一些新的信息反馈的冲击,让我们陷入到人生卡壳的状态,对原来信奉的东西开始质疑,对过去坚持的选择不再笃定。

  所谓迷茫,不过是我们走到了生活的拐点。

  在这个特殊的时空点上,我们总是会感觉到压力,恐惧,甚至有无能为力的绝望感。

  就像最近公司部门重组,人员的变化,角色的调整,这些本以为做好准备应对的变化,因为不符合我的预期而给了我一种很大的不确定感,这时候,我就走到了这么一个转折点,迷茫突然从中跳了出来,然后,就如同一团迷雾,从工作扩散到生活,成了很多负面情绪的导火索,给原本安宁的生活徒增了一层灰色。

  二

  很多时候,我们说自己焦虑了,迷茫了,恐慌了,那只是我们对现状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本身就是复杂而模糊的。

  既然当下的迷茫,是告诉我们走到了生活的拐点,那我们就应该思考当下的拐点到底是什么情况,它呈现出来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思想的最好方法就是写作。”

  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想法写出来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己跟自己对话,争辩,商议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认知客观化的过程。

  当你的迷茫和现状跃然纸上,这时候,你就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自己的迷茫,评估自己的现状,从而进一步分析自己茫然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就像前面我提及了工作上的变化让我感到迷茫,那我就要去把这种迷茫的感受和背后的现状写出来:

  1.人员上分配不均,让我手下的人手不够,这意味着我们小组要比目前承担更多的工作量;

  2.原本希望借部门重组来获得角色上的变化,结果并未如愿,这也让我感觉到未来职业发展上可能出现瓶颈。

  一旦我把当前自己所遇到的迷茫状况写清楚,就很容易发现自己迷茫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一方面是工作的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是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忧虑。

  只有当我们去发掘迷茫背后的问题,我们才有机会去解决问题,驱散迷茫,然后在生活的拐点上做出恰当的行动和选择。

  面对迷茫,大部分人的态度是逃避,不去正视真正的问题,而是在生活的拐点上选择原地不动。

  有的人会选择破罐子破摔,用娱乐,网游,放纵来麻痹自己,想要借此来远离内心的恐慌和焦虑,得过且过。

  可事实上,越逃避越迷茫,他们会陷入一种迷茫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还有一些人会选择用健身,看书,整理这些看上去很上进很努力的事情让自己忙碌起来,因为他们会认为,当自己在看书,健身,忙碌的时候,自己就是在“变好”。

  可事实上,这些行动都只是在打擦边球,根本无法解决迷茫背后真正的问题。

  只有当你愿意把迷茫的感受,从大脑里的思维转换成一种客观的认知的时候,也就是说你能够清楚地描述出你的迷茫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地定位到迷茫背后问题的根源,从而有机会在生活的岔道口上选择一条正确的路继续前行。

  三

  每个人迷茫的根源都千差万别,要解决的问题也都各不相同。

  但是,解决迷茫问题背后的原则却是极其相似的。

  1.留一段平静独处的时间

  迷茫的时候,最容易被各种负面情绪所纠缠,内心各种冲突,内耗严重。

  心不定,你再怎么去行动,努力,往往都力不从心。

  不要急着去做很多事情,你更需要的,是给自己预留一段平静独处的时间,有意识去达成王阳明所说的「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的宁静状态。

  在这段预留时间里,你允许自己内在有冲突,你会去觉察内心的各种情绪,审视自己面临的真正问题,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从而能够与自己的内心进行沟通。

  这是一个内在整合和反省的过程,只有你给自己这样一段时间,你才有机会对自己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渐渐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

  而最终,你会慢慢和自己达成和解,从内心深处生出一股定力,支撑你走出迷茫。

  2.遵循积极主动的原则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有一个原则叫做「积极主动」,就是一个人要为自己人生负责,不要被感觉左右自己的行动,而是要积极处理现存的问题。

  让我从最近的职场迷茫中渐渐走出来的很重要的一点,正是我积极主动地去处理了关键问题。

  我直接把现在工作上人员分配的问题反映给了老板,真诚地表达了我的顾虑和担忧,而老板也表示理解,承诺会进一步跟进人员分配的问题。

  任何时候,面对糟糕的现状,面对生活的拐点,一个人都有选择一己态度的自由。

  拒绝抱怨,多问问自己可以做点什么,积极主动地去做好那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本身就有助于解决问题,缓解焦虑,让你得到积极的反馈。

  3.回归初心

  当你迷茫的时候,会不会是你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呢?

  记得过去某个午后,我正在为自己文章的不够受欢迎而迷茫焦躁的时候,突然有个问题冒了出来:你为什么坚持写作?

  这个问题直击内心,我才发现自己走了这么久竟然忘了原本的初心,开始写作不就是为了建立自己的系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么?

  至于受不受欢迎,能不能得到认可,那毕竟不是我能掌控的事情,更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那我迷茫焦虑有何用?

  当回归初心,重新找回出发的意义,迷茫反而让我更清楚自己当下最重要的那件事到底是什么。

  4.长线思维,专注于当下

  人类的本性就是希望获得即时满足,在得不到的时候,就容易不安,迷茫。

  当我们秉持的是短线思维,在眼前的结果并不如意之时就容易心生不满,甚至怀疑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亚马逊集团的CEO杰夫·贝索斯曾说——

  “你做的每一件事,如果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那和你同台竞技的人会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贝索斯所秉持的就是一种长线思维,从更远的未来看现在能做的事情。

  这种长线思维会让我们保持耐心,脚踏实地地专注于当下该做的事情,从而不会变得急于求成,更不会把宝贵的时间和心智能量消耗在自己制造的恐惧上。

  我上一周在迷茫之际去见了一个创业者,我跟他说,我很想尽快开展自己工作之外的事业,但是却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承担这个结果。

  他却告诉我,在创业之前,他看了2000多本书,积累了8年。

  与时间为友,是我们能够对抗迷茫的利器。

  当我们用长线思维去看自己的成长过程的时候,才不会被眼前的迷雾所遮蔽,从而能够在人生的拐点,看到未来更远更长,更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四

  哲学家庄子也有个很经典的论述——

  “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这就是说,当事情不成的时候,会有显而易见的麻烦摆在你面前;当事情成了之后,你又会面对一种更加复杂的新的生活场景,而你又将会遇到新的问题和麻烦。

  在这个世界里,问题总是层出不穷,麻烦总是来去不绝,而生活,就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

  所谓迷茫,不过是你走到了人生的拐点,遇到了新的问题。

  这时候,你有了一次审视自己,重构自己的契机。

  吴伯凡老师在他的文章里曾说,我们头脑中有两种东西,一种是信念,一种是妄念。信念可能是最终也没法实现的东西,但坚守信念,极度认同信念的时候,它会对你的心智实施很好的管理,避免你的心智被各种细枝末节所绑架,陷入到一种恐惧,焦虑,迷茫的无价值感当中。

  马云经常说,“我们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见”。

  在这个人生的拐点,你得要相信自己可以走出迷茫,相信自己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你走过了迷茫,那人生就此展开一个新的篇章,而你在人生的转角,会看到一个新的世界。

  而迷茫只是一面镜子,你是怎样,你的世界就是怎样。

本文来源:http://www.xtoonpix.com/shiyongwendang/93136/